首頁 > 青州參將署的由來
青州參將署的由來
原來位于古街內的偶園回民初級中學將被拆遷改造成參將署和關帝廟,項目已經開始建設。
據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青州參將署,清康熙十八年(1679),時任參將魏國珍申請改建。以前,青州參將無專門衙署,城守參將或寓藩府或賃民房。順治十四年,營將鄭姓(鄭三畏)參將見原前司(即明代按察分司)廢地,久委草莽,申報朝廷擬在其址地建參將署,蒙允在案。后鄭姓參將降職,此議擱置。康熙十八年,駐守青州參將魏國珍悉力再請,獲得朝廷批準,按規制建青州參將署于前司廢址,永為營署。
青州歷來為戰略要地和軍事重鎮。在清代,不僅有滿洲駐防旗城,還專門設有青州城守營,其長官就是參將,為武職正三品的軍事長官(清代武官品秩一般都高于文官)。清朝的軍事力量,滿洲八旗是朝廷的嫡系部隊,世襲軍籍。但天下畢竟太大,滿洲兵員過少,大部分軍隊還得依靠招募漢族兵。漢兵組成的部隊,是以營為基本單位的,清代叫綠營兵。清代的綠營是按省設置的,其主要任務就是鎮戍地方。全國劃分為十一個軍事戰略區,一個區含幾個省的軍事長官是總督;一個省即為一個軍事單位的最高軍事長官為提督。康熙元年,設山東提督于青州,后裁汰由山東巡撫兼任。提督之下設鎮,指揮官為總兵,鎮下為協,指揮官為副將,協下為營,營的指揮官即參將;營下設汛,參將之下尚有守備、游擊、都司、千總、把總等。參將屬于中高級軍官,清代全國參將定員總數為177名,其中包括水師參將22名,其余的分別駐守全國各處要地。青州參將領益都、博山、臨淄、博興、高苑、臨朐六汛,分駐所屬各縣。青州地處要沖,不僅設有滿洲駐防旗兵部隊,有城守參將,另外還設有守備,其衙署當在南門里西側心寺街處。
青州參將衙署,自康熙十八年(1679)建成,共存在232年,先后歷任參將30有余位,其中既有滿洲旗人,又有漢族軍官,還有一位武狀元,一名武探花。青州參將署的歷任參將及其他職官,除上文提到的鄭三畏、魏國珍、謝云外,光緒《益都縣圖志·武職官表·青州營益都汛》記載如下:
青州營(領益都、博山、臨淄、博興、高苑、臨朐,凡六汛)益都汛
參將:
閻國良 乾隆十一年任。
胡士偉 習安人,乾隆三十二年任。
文 壇 山西曲沃人,乾隆四十三年任。
七郎阿 乾隆五十三年任。
岳廷榆 四川成都人,乾隆五十六年任。
八 十 鑲黃旗人,嘉慶八年署任。
札拉杭阿 正黃旗人,嘉慶十一年任。
明 山 鑲黃旗人,嘉慶十三年任。
惠昌運 濟寧人,嘉慶十六年任。
段 琨 四川巴縣人,嘉慶十七年任。
班金布 正黃旗人,嘉慶十九年任。
玉 貴 鑲白旗人,嘉慶二十年任。
范樹桐 正白旗人,道光二十署任。
周志林 四川人,道光三年任。
楊長發 江蘇上元人,道光五年署任。
薩齡阿 鑲黃旗人,道光七年任。
劉德淳 正白旗人,道光八年署任。
興 山 鑲藍旗人,道光九年任。
富林泰 鑲白旗人,道光十五年署任。
薩炳阿 鑲白旗人,道光十五年署任。
祥 瑞 正黃旗人,道光十六年任。
廣 泰 鑲黃旗人,道光二十二年署任。
祥 瑞 道光二十二年復任。
清 珠 鑲黃旗人,道光二十五年任。
尚五德 正黃旗人,道光二十九年署任。
德 齡 鑲黃旗人,道光夏三十年任。
阿克當阿 正黃旗人,咸豐二年署任。
忠 順 鑲白旗人,咸豐五年任。
莫爾根布 正白旗人,咸豐八年署任。
溫長涌 直隸天津人,武狀元,同治初任。
黃兆升 湖南長沙人,行伍,同治九年任。
高福德 光緒五年任。
陳啟和 瑞昌人,光緒十四年任。
劉占魁 直隸河間人,武探花,光緒十六年任。
黃宏泰 安徽合肥人,軍功,光緒三十三年任。
參將署建筑為清式建筑風格。中國古建筑經過唐宋時期的飛躍發展后,明清時期由于社會相對穩定,建筑也開始轉型進入穩定、提高和標準化時期,將群龍無首的土木建筑,正式納入到統治集團的管轄范圍,并產生出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青州參將署正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因此,整體造型穩定大方,屋脊屋檐中規中矩,正脊平直,裝飾豪華而不繁縟。
參將署為官式建筑,硬山建筑風格。大式硬山建筑有帶斗拱和無斗拱兩種做法,帶斗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拱。本項目大門、儀門、正廳、川堂幾個重要項目為彰顯威武,設計為帶斗拱硬山建筑。
中國古建筑在立面上由三部分組成,下部為臺基,中部為構架,上部為屋頂,即所謂“三段式”。其中構架部分是建筑物的骨架和主體。在檐柱和金柱之間,有穿插枋和抱頭梁相聯系。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間主要起聯系拉結作用,抱頭梁也有聯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檁。在檐柱之間,上端面寬方向有檐枋,它是聯系檐柱柱頭的構件。抱頭梁上面安裝檐檁,檐檁和額枋之間安裝墊板。這種檁、墊板、枋子三件疊在一起的做法稱做“檁三件”。在金柱的柱頭位置,沿面寬方向安裝金枋,進深方向安裝隨梁。隨梁的主要作用是聯系拉結前后金柱。隨梁和金枋在金柱柱頭間形成的圍合結構,其功用類似圈梁,對穩定下架結構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硬山建筑中,貼著山墻的梁稱為排山梁架。古人曾以“上反宇以蓋載,激日景(影)而納光”,及“上尊而宇卑,吐水疾而溜遠”來闡述它的優越性。檐椽和飛椽頭部都有橫木相聯系,稱為連檐。聯系檐椽椽頭的橫木稱為小連檐,聯系飛椽頭的橫木稱為大連檐。在大連檐之上,安裝瓦口以承托瓦件。在椽子上面鋪釘望板。望板也是木基礎的主要部分。
一座硬山建筑,它的骨架就是由柱、梁、枋、墊板、檁木以及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組合起來的。硬山建筑的構架組合形式是古建筑最基本的構架組合形式。
清代青州參將衙署舊址,在城里參府街西首路北,即現在的偶園街回民中學校址。明正德五年(1510),在此處設按察分司,故此街原名前司街。清康熙十八年(1679),改建為青州參將衙署,故此街今名參府街。從明代的按察分司到清代的參將署,歷經400余年,直到清末民初,逐漸廢棄。(文/門洪軍 選自《青州古城》總第9期)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歡迎關注青州旅游網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旅游資訊
0536-2137889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