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閻君廟考證
青州閻君廟考證
閻王,又稱閻羅王、閻魔王。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之王,能判人生前善惡。傳說他屬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人死后都要到陰間報到,接受審判,人們認(rèn)為他是陰間的最高統(tǒng)治者。閻君廟,俗稱閻王廟,聞其名便知其意。在百姓心目中,閻王廟是一座陰森可懼的陰曹地府。
閻君廟故址,在青州市博物館東南100米處,始建于明朝初年,毀于建國初期。清康熙《益都縣志》載:“閻王廟,有二:一在城西北隅,一在城東五里圣水莊。”光緒《益都縣圖志》載:“閻王廟,在城西門內(nèi)。”
據(jù)調(diào)查,該廟占地約2.5市畝左右,廟門坐西朝東,橫向分南北二院。山門為一古式門樓,門額之上嵌“閻君廟”石匾一方,進門迎面有束腰大影壁。影壁后有面闊三楹的大殿一座,曰“雹泉爺”殿,內(nèi)塑“雹泉爺”像。兩旁配祭雷公、電母、雨師、風(fēng)婆塑像。手中各持鼓、錘、鑿、鏡子、布口袋等法器。人們供奉此神為的是求個風(fēng)調(diào)雨順免受雹災(zāi)。大殿北側(cè)是一建筑考究的過堂式二門,面闊三間,可通往北院。原二門有抱柱對聯(lián)一副:“善過此地心常泰;惡與斯門膽自寒”。形容好人進入閻玉殿泰然自若,惡人步入此地自然膽寒。門楣是“賞善罰惡”。二門內(nèi)兩山下塑有年神、月神、日神、時神四值神像。穿過二門,迎面正殿五楹,曰“天尊寶殿”,東西各有配殿三楹。院內(nèi)古柏數(shù)株,遮天蓋日,陰森可怖。該殿門兩邊也有對聯(lián)一副,“太上真老君;萬圣無量尊”。殿中正面塑著天尊爺像,前有厲鬼站班,旁有神童侍衛(wèi),再兩旁是十殿閻羅塑像,分坐神臺之上,神臺前各有青面獠牙的小鬼分列左右。東西配殿內(nèi)的塑像壁畫最令人可懼,尊尊雕塑以鮮明的形式及善惡報應(yīng)的對比手法展示在眾人面前。迎門為一判官、手執(zhí)筆冊,對來陰間報到者一一登記受審,根據(jù)其生前的善惡之行分別處之。善人死后經(jīng)金橋、銀橋可去天堂享受榮華富貴,惡人死后下到地獄盡受折磨,可謂賞罰分明,善惡各報。如:虐待公婆的女人,死后遭磨研,將惡女脫光衣服倒吊梁上,將頭伸入磨眼,有兩個小鬼推磨,磨下鮮血淋淋,有一小狗在舔血;對做生意給人家缺斤短兩的人,用秤勾子勾透其脊梁骨吊在半空;對偷情不安分之徒,被一個上為牛頭馬面,下為人身模樣的怪人用鋼叉叉著往滾滾油鍋里投,灶旁有一小鬼在用力地拉著風(fēng)箱,鍋灶旁還有兩個小鬼在爭著啃人骨頭;誹謗他人的割舌頭;賭博偷竊的剁手指;還有鋸解的、挖眼的、爬火柱子的、睡火床的、被惡狗撕咬分尸的等等。雖然件件雕塑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充滿著血腥與恐怖,但那揚善罰惡、撫正壓邪的主題卻十分鮮明,都是教育警示后人別做壞事。乃至今日,對人們?nèi)杂兄羁痰慕逃饬x。天尊寶殿前有大月臺,左側(cè)有一小庫樓。大殿東西各有一角門,通往后院,內(nèi)各有北屋三間及伙房雜物室,稱東道院和西道院,是住廟道人的食宿之處。前院有楸樹、槐樹、榆樹數(shù)株,二進院內(nèi)有6株大松樹,長勢蒼勁挺拔。每年的臘月二十,閻王爺便封印(即下班休息),到次年的正月二十再開印,這算是閻王爺一年之中的唯一休假日。每年的三月初三、四月初八、臘八、正月二十為閻君廟的香火會。至?xí)r,廟內(nèi)人山人海,香火旺盛。特別是來此找道長討簽的人更是絡(luò)繹不絕,誰都盼著能討個吉祥簽,但總有些人事與愿違,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此處閻王廟,舊有“兩多”之說,即碑多、雕塑多。廟內(nèi)有各種大小雕塑近百尊,碑碣更是多得驚人。據(jù)當(dāng)?shù)刂榈睦先嘶貞洠瑥R內(nèi)碑碣二百方之多,在青州數(shù)百座寺廟中首屈一指。駝山頂上的昊天宮,稱為青州的“碑林”,有歷代碑碣130余方,而與閻君廟卻難以相比。令人稱奇的是,廟內(nèi)碑多不見碑。除有十幾方較大的碑刻立于院中外,大量的碑碣都嵌入墻中,廟內(nèi)許多建筑物的下半部分全以碑代墻,有些山墻內(nèi)外兩面是碑,中間的空隙用碎料填充。廟的四周垣墻上鑲嵌的碑碣,更是不計其數(shù)。這些碑碣多為歷代修廟碑記、捐款人名等。均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但數(shù)百通碑碣無一留世,市博物館也無一收藏,卻是一大憾事。據(jù)說,這批碑碣在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期建青州的第一處新市場(今人民商場位置)時,被全部砸成料石建了新市場。
閻君廟從初建至圮廢,歷時五百年有余,從全部被拆毀至今又近七十個春秋。今提起該廟,七十多歲的人只知其名難見其貌,而年輕人連閻君廟這個名字也十分陌生了。閻君廟從此銷聲匿跡了,倘若此廟還在,豈不是一座極有教育意義的揚善抑惡博物館嗎? (有令衡)(來源:今日青州)

點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