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黑白鏡頭下的駝山佛像
黑白鏡頭下的駝山佛像
青州打車到陀山風景區是40元。
門票80,爬上陀山石窟大約需要20分鐘,需帶水上山。其實只有五個窟,與當地人聊天時知道佛像在文革時受到破壞,在第二窟的釋迦牟尼像可以看到佛首曾被一分為二,耳垂也被削,現看到的已是修補后的佛首。
駝山,位于山東省青州市城區西南方向,因山形似駝而得名。山上風景秀麗,松柏蔥郁,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稱為“駝嶺千尋”。駝山之所以引人注目,還在于這里不僅保留著為數眾多的歷代題刻、碑碣和價值極高的古代建筑,更重要的是這里擁有我國東部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石窟造像。駝山石窟,從北周開始開鑿,到唐代中期完成,歷時近二百年時間。這期間,當地的勞動人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元朝時由于佛道之爭,駝山曾一度為道家所占據,使造像略有破壞。“文革”期間,為了保護這些佛教藝術珍品,居住在山下的村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日夜在山上巡邏。使這些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避免了一場浩劫。1988年,駝山石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駝山第一窟為小型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該窟本尊像面型豐滿,頸佩蓮花瓣項鏈,臂帶釧,胸部突出,身穿極輕薄的袈裟,結跏趺坐于束腰須彌座上;這尊造像身材健美而勻稱,面容溫柔而慈祥,具有女性的特征。該窟中的 菩薩 像雕刻得尤為生動:頭部飾高發髻,面相豐滿圓潤,項鏈復雜華麗垂至胸前,上身袒露,披帛由左肩斜垂,在上身纏繞飄然下落。長裙輕薄緊貼腿上,腰間裹以襪肚。它所表現出的豐滿的面相,欹斜有曲線的身材,出水式的下裙等。都是唐代社會中流行美的特征。

上一篇:
“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館”——青州博物館
下一篇:
青州古城里有什么好玩的?
推薦資訊
網友評價
點評內容
請輸入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