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水滸傳》“三山聚義打青州”二龍山探秘
《水滸傳》“三山聚義打青州”二龍山探秘
青州帶“龍”字的山,有臥龍山、盤龍山、青龍山、黃龍山、大龍山和二龍山,共六座。這些山,形貌各異,卻都?xì)鈩莶环玻渲卸埳骄坝^最著,遠(yuǎn)近聞名。
二龍山之所以有名氣,主要源子于一個神話故事和一部歷史名著。傳說,二龍山是東海龍王的二太子變成的,有一段曲折動人的故事。神話故事,純屬虛構(gòu),無人真會相信。
可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寫的二龍山,卻讓人猜想不已。其中一回“三山聚義打青州”,說的是梁山好漢聯(lián)合了桃花山和二龍山,三山的人馬攻打青州城的故事。花和尚魯智深和武松還有青面獸楊志,在二龍山鏟除了原山大王鄧龍,占山落草,他們和宋朝官府進(jìn)行了場場惡斗,最后投奔了梁山。莫非就在這座二龍山? 年代久遠(yuǎn),無從考證。因?yàn)槎埳诫x青州較近,給人留下了可信的想象。
二龍山的山勢頗似龍形,起伏蜿蜒,錯落。山上草木混生,蒼莽蔥蘢。巨石壁立,陰陽向背,層次分明。
山腰間有一天然古洞,俗稱“龍山洞”,傳說是強(qiáng)人出沒盤踞的地方。洞分明、暗兩部分,深長25米。明間為圓形,能容近百人,有天然石凳、石床,向陽處有一天窗,也能攀登而出入,與洞門相對應(yīng),石洞內(nèi)空氣流通,干濕互調(diào),冬暖夏涼。暗間部分,七彎八轉(zhuǎn),幽深黑暗,平時人莫敢進(jìn),估計(jì)能容人不少。洞外是面積不大的一塊平地,幾叢樹木把洞掩映。洞門口寬約計(jì)1.5米,高僅1.6米,向武松的個頭只能彎腰而入。洞門上方,赫然三個大字“長春洞”,原來這洞還是一香火盛地,在洞口外還立有清嘉慶年間的題名碑。
二龍山在城區(qū)西十多公里處,王府街道(原五里鎮(zhèn)境內(nèi))。去到山下很易,攀登卻艱難,山陡,又無正路可走,只好隨高就低,蹣跚而上。需歷經(jīng)一番艱難和辛苦,才能到達(dá)山巔。只有攀登過的人,才有深刻的感受。當(dāng)立于山頂之時,精神驟然振作,望著遠(yuǎn)方的世界,一切世事俱忘,一股豪情涌動,不屑視那草莽英雄,倒像進(jìn)入了神話,乘龍騰越,馳入更高層境界。

點(diǎn)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