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蓬萊“仙島”,到底“仙”在哪里?
蓬萊“仙島”,到底“仙”在哪里?
提起“蓬萊”
估計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
“人間仙境”和“蓬萊仙島”兩個稱呼
蓬萊“仙島”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那么她究竟“仙”在哪里呢?
神仙文化底蘊深厚
蓬萊閣景區
秦始皇和漢武帝多次巡幸到蓬萊求仙,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凸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
蓬萊閣景區
唐代杜佑的《通典》中記載:“漢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筑城以為名。”漢武帝曾于太初元年東巡至蓬萊,說他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聊以自慰。
袁江、袁耀的《蓬萊仙境圖》
明代《三才圖繪》中有:“蓬萊乃神仙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為溟渤,無風而為波浪,萬丈不可往來,惟飛仙間能到者”。
蓬萊閣景區
此后,“蓬萊”兩字便也成了人們對仙境的代指。
蓬萊閣景區
此外,在蓬萊傳說中最多最為生動的,當屬八仙過海的故事了。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都是凡人得道。相傳,八仙當年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八位仙家將各自的寶器拋入海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漂游向東海。千百年來,這一故事廣為流傳,并且結晶出一句俗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除此之外,還有“狗咬呂洞賓”、蘇東坡訪八仙、天后宮唐槐等眾多故事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大都源于生活,蓬萊人民對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在神仙故事中變成現實。
三仙山景區
由此,神仙文化紛紛附著于蓬萊的同時,經民間通俗文化中渲染、傳播,這些豐富的神話傳說成為蓬萊的神仙文化源泉。東方神話之都的美譽名甲天下。
蓬萊閣景區
一草一木皆有“仙氣”
“亭臺樓榭燕尾脊,書香翰墨仙道地。”如果說,是蓬萊獨有的人文內涵為“仙島”打造了文化基礎,那么,這里的一草一木則為“仙島”提供了物質載體。
蓬萊閣景區
海市蜃樓常來“做客”,變幻莫測的海上奇觀雖然看起來依然是遙不可及,但又真實地呈現在眼前,讓幸運的蓬萊人以及聞名而來的外地游客大飽眼福。
海市蜃樓
蓬萊是中國海市蜃樓出現最頻繁的地方之一,海市蜃樓的發生將蓬萊仙境烘托的更加奇幻瑰麗,引人入勝。
海市蜃樓
蘇東坡《海市詩》中的“東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正是對“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不僅有海市蜃樓,與其并稱為“海上三大奇觀”的海滋現象與平流霧也時常造訪蓬萊。
八仙過海景區
裊裊之中,蓬萊的一草一木也都浸潤滿了仙氣。
蓬萊閣景區
一曲樓上戲,瞥見前世。一縷觀前香,細問今生。一株槐樹綠,守候來世。
蓬萊閣景區
蓬萊處處美景,融合了自然鬼斧和中國古建的精華,讓我們不忘承載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神話傳說,也讓我們不忘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百姓過著“神仙日子”
沒有大城市的擁堵與焦躁,有條不紊和安逸隨心是蓬萊生活的關鍵詞,從早晨的一碗蓬萊小面,到傍晚的海濱散步,無不體現著“仙島”生活的慢節奏。
清晨,農貿市場的喧鬧,是蓬萊普通百姓一天的開啟。
蓬萊小面
小商販的叫賣聲、提著菜籃子的市民、晨練歸來的長者……各種聲音的雜糅傳遞著濃厚的市井生活氣息。
蓬萊大櫻桃
初夏的櫻桃,皮薄餡大的鲅魚餃子,瓷實醇香的大餑餑,僅需3元即可果腹的平價早餐蓬萊小面,這里生活的每處細節,看似平凡又充斥著“佛系”的氣息。
鲅魚餃子
這里不只有尋常日子里的煙火氣,還有為了生活、為了夢想打拼的人,在這里總能體會到最淳樸、最安逸,也最生動、最鮮活的生活,每一個來這里的人,都有探尋世外桃源的夢想。而在這里平凡樸素的生活,卻帶著讓人眷戀的家的氣息。
蓬萊的“仙”
“仙”在深厚的文化底蘊
“仙”在一草一木的自然景觀
更“仙”在平凡的生活
“仙”在尋常日子的生活之中
讓身處異鄉的人
都能感受到“煙火氣”和“仙氣”并存的
“人間””仙境”氣息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