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原來有這么多「橋」! 帶你走入夢里水鄉!
青州原來有這么多「橋」! 帶你走入夢里水鄉!
在古城青州,有一種生活叫漫步陽水之濱……油紙傘、青石路與小橋的相遇讓生活放慢了忙碌的腳步,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
陽水之上大大小小的七十余座橋,總能滿足你對夢里水鄉的期許。文人墨客筆下的畫中仙境,你也都能在這里找到,讓你流連忘返。來這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雅閑致,有“水漲魚天拍柳橋”的春意盎然,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空明瑩澈,也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钡木d綿深情帶給你的豐富想象……
陽水悠悠,在詩意里流淌,小橋則掩映在這湖光春色之中……踱步古橋之上,猶如擁有了穿越時空的畫筆,勾勒出清明上河圖般繁榮的景象;漫步園橋之上,水中若是再多一葉扁舟,恍若置身夢里的江南水鄉,給你無限遐想;遠處玉帶橋上,和煦的春風拂動著翠柳,徜徉在水云間,似乎眼眸中易安居士正用細膩婉轉的詞風傾訴對這橋、這水的衷腸,感嘆著易逝的剎那芳華……
沏一壺好茶,在亭中小憩,與時光繾綣,橋下碧水泱泱,橋上白云蒼蒼,連神仙也贊這山河遠闊,戀上這“人間煙火”……事不宜遲,快跟著小編的鏡頭,來欣賞一下南陽河景區中的橋吧!
一、歷史文化名橋
萬年橋
萬年橋俗名北大橋,位于古南陽城北門外,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間(公元1032~1033年),由梁柱式木橋改為結構獨特的無柱單拱木橋,狀如彩虹,故曰“虹橋”。為防水患,幾經籌措,壘巨石固河兩岸,用數十根大木相貫,無柱,架為飛橋,造就了我國第一座木結構虹橋。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就是以青州南陽河上的虹橋為藍本的。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改建成為石質聯拱結構的七孔橋,“石崖天設”,“鐵柱釘連”,改稱“萬年橋”。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沖毀,繼而重修,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完善。橋長86米,寬9.4米,高9米。橋墩迎水面呈三角形,雕龍首長鬣水獸。橋護欄上雕刻的19對石獅和橋頭上的4只大石獅,中間歷經修葺。古時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嘉慶年間,迄今已180多年了?,F為七孔石橋,長65.3米,面寬8米,高7.9米,拱跨度寬5.4米。橋兩端各有較寬的引橋面,東西兩面有欄桿,并襯有石獅、寶瓶各16對。欄桿上有明朝的浮雕《二十四孝圖》和纏枝牡丹。西面應水的六個橋墩上端,刻有一米見方大的龍頭,人們叫它龍吞口。
永濟橋
永濟橋,位于范公亭公園內,建于北齊天寶七年(556年),是齊魯古道上橫跨南陽河的一座重要橋梁,它是青州府出西門通往西南諸縣及兗州、曹州、開封、長安的必經之路。1985年,改建成為3孔石拱橋,成為了公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范公亭公園內有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賢的祠堂和李清照紀念館。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憂患意識,富弼“賑災治世”的政德觀念,歐陽修“寬簡而治”的施政方略,李清照“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廣為后人傳頌。
匯流橋
匯流橋俗稱“滾水橋”,位于青云橋東側,2008年改建為人行便橋。據史志記載,該橋始建于明朝以前,為巨石砌成,至1955年瓜市橋修成之前,一直是青沂古道、羊青官道跨南陽河上的重要橋梁,是北通燕京、渤海,南達江淮、吳楚的交通要塞。橋北側有文昌宮,是古代士子進京趕考必經拜謁(內有司職官運、文運的最高天庭掌管者文昌帝君)之處。青州科舉史上有六位狀元,其中以趙秉忠最為代表,其狀元卷為天下孤品,國家一級文物。
匯流橋因受2019年洪水沖擊,橋面及燈具受損,現正在修復中。
二、連渚橋
南陽湖連孔拱橋
范公亭木板平橋
宋城九曲橋
三、園橋
單孔橋
三孔橋
平橋
四、水利風景橋
沈星橋
冠街橋
宋城橋
高原橋
七號壩橋
六、交通景觀橋
大吳橋
西陽河大橋
七、木棧橋
南陽湖濕地木棧橋
荷花灣木棧橋
南陽河下游匯水灣木橋
壩溝水庫木棧橋
八、漫水橋
南陽河下游漫水橋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