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歷史上的修真宮
青州歷史上的修真宮
修真宮,位于青州市彌河鎮上院村西側,此處三面環山,幽古深邃、翠谷秀水,其景勝絕。是一處少有的名山寶地。該宮的始建年代眾說不一,一說建于西漢,一說建于北魏,一說建于元初。查閱有關史料,對此宮的建始均無明確記載。宮中現存的明萬歷十六年(1588)《重修修真宮碑記》中記載:“修真宮,內有廟二,曰玉皇殿、三清殿。制度完美,氣象森嚴,不知建自何代”。據現存于宮內的一通盤龍碑首,赑屃碑座的殘碑漫文記載,此碑為元代所立。由此推測,修真宮始建年代不遲于元代,距今約700年以上的歷史。
修真宮為南北軸線,分二進院落。占地面積836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原宮內建筑“文革”中遭部分毀壞,現之規模為2001年重修。山門坐北面南,面闊五米,門外臺階20余級。門額懸“修真宮”金字橫匾,門內東西兩山塑有三米多高的青龍白虎站像。大門西側有古槐一株,至今枝繁葉茂。大門兩邊為鐘鼓二樓,東為鐘樓,上嵌古石匾一方,鐫“鼙韻”二字,西為鼓樓,嵌古石匾一方,鐫“鯨音”二字。前院有11通歷代古碑屹然而立(“文革”前原有古碑30余通),中為“三清殿”,內塑太清、上清、玉清三元尊塑像。殿內為原石板鋪地。三清宮宮墻上原有壁畫,“文革”遭毀。后院正中為玉皇殿,內奉玉皇大帝坐像,兩邊各有一侍從手持皇扇交叉其身后。西側有一精雕木制暖閣,內供“皇帝萬歲萬萬歲”的牌位,殿內均大方磚鋪地。院內新植柏樹數株,后院的東北西北向各留一角門,可通宮外,整個宮院圍墻環繞古樸典雅。修真宮南鄰瀑水,背倚青山,迤西南二十米處有一石橋,名“臥龍橋”,橋之東首立一大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的修橋石碑一方。橋之西首有一欄溪瀑布,溪水飛流直下,極為壯觀。壩頂南側有一株二人合抱的大垂柳,冠蓋壩頂自成一景。此處的山泉長年噴涌不斷。修真宮可謂當今必游之佳地,修身之天堂。
修真宮,在歷史上曾有趙匡胤落難修真觀的傳說。相傳龍門山下的三清觀內,住著一位武藝高強且醫術高明的王道長。一日,觀內挑水的小道士氣吁吁地跑來向王道長說,咱觀前橋頭上躺著一個受傷昏迷的年輕人,王道長便立即吩咐眾道士將此人抬回觀內,經過王道長用當地中草藥為其治療并精心照料,數日便痊愈,所救之人就是后來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匡胤為報答王道長的救命之恩,當了皇帝后,親賜該宮“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供在玉皇殿內,并敕給該宮土地數畝,親敕“修真宮”為“養老園”。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園演變為養老院,建國后,養老院又改為上院村。
雖然趙匡胤落難修真宮未見任何典籍記載,但數百年來,該宮內一直供奉著一塊趙匡胤當了皇帝后,親賜給該宮的“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卻一直不變。 (有令衡)
來源:今日青州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