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荷花灣與荷花池是同一個地方嗎?
青州荷花灣與荷花池是同一個地方嗎?
荷花灣是荷花灣,荷花池是荷花池,各有所指不一樣的。在青州凡是原居民都知道的。現在有稱云門山路東側的那片水是荷花灣,水東側的那片樓也叫荷花灣小區,那是不對的,這小區實際是建在原來的東城壕內。有城墻必然有城壕,二者不可或缺,這是冷兵器時代有效的防御工事,為的是保護被圈在城里的子民們。城壕內有水的叫池,所謂城池城池么,就是這樣;無水的就稱為隍,城隍城隍呢。早在周朝這城池被稱為“水庸”,列入天子祭祀的八臘中。后來這城隍就逐漸演變成城市的保護神。青州原來的城墻很高很寬,城壕很深很闊,把城里和東關區分的很清楚。荷花灣在城里的東南角,荷花池就是指城東的壕溝。二者相距雖不遠,卻因城墻隔絕,相鄰而難得見面。后來還真有一次見面的機會,那是1973年,益都城區大改造,拆除東城墻建成云門路,拆掉南城墻形成站北路,荷花灣荷花池隔路見面了,不過很短暫。到了1975年,卷煙廠搞建設,廠區就往四周擴,把整個荷花灣墊平了,這荷花灣自此也就消失了。起而代之的是荷花池,儲水栽植荷花,又形成了數里荷花的新景觀。也難怪人們會把荷花池誤稱荷花灣。
一
荷花灣位于城里東南角,是緊靠城墻的一片洼地。灣的功能是儲水,接納存儲了城區東南部的雨水,形成一片浩渺的水域,自生自滅長滿了荷花。夏日里,接天蓮葉無窮碧,傍水綠樹透柳蔭。沿著青石鋪就的小路信步而行,拂蓮葉賞新荷心曠神怡。水面晃動著奎星樓的身影,樓巍峨高聳,就屹立在灣東的高臺上,那是讀書人的寄托;灣北是三官廟又稱團圓閣,里面有座大戲臺,那里凝聚起青州的票友。戲迷們自娛自樂的演出,傳來笙歌曼曲,若離若即悠悠然游走在水面上,蓮葉也不禁隨之舞動。岸柳拂依依,蓮葉何田田。廟宇輝煌,畫樓高聳,周邊空闊是田園。青州城里鬧中取靜,有一處休閑娛樂的好景觀。舊時候的荷花灣游人如織。一年一度團圓閣廟會,更是凝聚人氣。柳拂水映荷花美,人文景觀當為最,自古以來就是青州歷史上著名景觀。
人到荷花灣,觀水看戲賞新荷。更得登上奎星樓,拜祭文曲星。樓必須要登臨,那是青州文脈傳承的地方。
奎星樓就是青州城的東南角樓。青州城四周都有角樓。角樓不僅只是做裝飾,而更重要的是同城樓一樣,具有城守作戰調度指揮的功能。青州城太大了,周長十三華里有余,除去城門樓還需要再增加城守指揮點,于是就在兩個城門之間,加筑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四個角樓。其他角樓名不顯,唯獨東南角樓稱作奎星樓,皆因此樓外鄰深壕內近蓮池,這里風光綺麗景色秀美,是為讀書人讀書的好去處。荷花那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塵脫俗風貌,正是文人對于理想之境界。自古以來,這東南角樓就是青州文人相約集聚讀書之處,成為一種傳統和時尚。
相傳明代邢玠,年輕時就來此讀書。每晚秉燭夜讀,沉醉于書籍間,便有為之替換蠟燭者;五更醒來,案頭早預值便飯小菜。邢玠胸懷坦蕩,該用即用并不推卻。是日夜間沉沉間,忽聞樓上腳步紛沓人聲噪雜,似一老者安排眾人備整酒飯菜肴。起身間老者趨前稽首曰“此皆本地守土小神,略備粗肴淡飯,借以叩見大司馬,務必賞光”,看其言辭懇切,邢玠遂以入座,歡飲達旦。自此邢玠鄉試會試京報連登黃甲,一直做到兵部尚書,真的成為大司馬了。以后的事都知道了,是他率軍入朝,平倭戰役三戰連捷,完全徹底戰勝日寇建立不朽功勛。傳說這樓靈奇得很呢,吉日黃昏間,能看到一個金光毫氣自角樓騰起,向南直達劈峰山,再轉至云門去駝山,盤旋一周折回樓上。有說這是一條金色蜈蚣,是奎星靈驗,此當為奎星樓無疑。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州文人。
到了清末地方不靖,長毛捻子過境擄掠,當地土匪肆虐,水旱蝗災頻仍,鬧得民不聊生,難得有人再靜心讀書,這奎星樓也隨之蕭條下來。上樓讀書延續傳統,仍會有人附麗風雅。我的外祖家居南營街,能說是耕讀世家。說這話并不隨意,光緒本《益都縣圖志》有記。外祖輩有登樓夜讀者,聽其所言,值夜間臨其上,平地無風樓上風,若是雨隨風來,微風穿林颯颯作響;雨打荷葉歘歘有聲,風樓夜雨中特有一種氛圍意境。當然風樓夜讀需要止凡脫俗的定力。曠野危樓凜風嗖嗖燭光飄忽,一股陰冷襲來,心頭頓生恐怖,所以那書也就難得讀成了。這大概是最后的登樓夜讀者。再后則世道日艱,土匪鬧得民心惶惶,閉門鎖戶街巷冷落,再無閑情逸致,無人顧及奎星樓了。一時間竟有狠狐在樓上叫,嗚嗚的長音凄厲而又悲涼,這讓風聲鶴唳的街民更加惶惑不安。后來是南門里的壯士大膽上樓,捉拿住那狠狐,提著沿街給人看。大家這才明白,不過是一只類同貓頭鷹的鳥。
我的記憶是在建國初,那時的荷花灣已經萎縮了,水面呈橢圓形,仍有五六畝地大小??菢菑氐讻]有了,磚石已被剝盡,留下一個方形的凸臺。三官廟斷垣殘壁,灣水里浸泡著破磚爛瓦。灣里的荷花依然亭亭玉立,灣水里有魚也有蝦,可以用豆腐籃子撈,也可以用竹竿垂釣,還是孩童的樂園。再后來樹木被伐了,破廟被蕩平了,灣越來越小了,直到被填整平圈入煙廠區,荷花灣也就消失了。
二
所說的荷花池,實際就是青州城的東城壕,看上去就是夾在東關與城里之間的狹長谷地。荷花池很長,其南起黑虎泉,北到滾水橋,能有四華里吧?這道壕溝很闊,基本包括現在云門山路面和路下的那片水面,還有東側崖下小區占地;其深度是地平以下一丈另五尺。這城壕里有水,一條小溪貫中而過,但水量不大。城壕有水當然就是城池了。老東門前后兩道大城門,城墻圈連作甕城,地基凸出于城壕,盡東留下窄窄道溝,架一座石橋連接東關與城里。這就是吊橋。這是座石橋有碑記,是明代洪武初年所見,幾乎與修城同時代。想必,元代還是座能起落的吊橋,后來東關人口稠密了,需要與城區隨時交流便筑成石橋了,但依然是沿用吊橋之名。荷花池之所以分南北,就是因東門而中分。
既稱荷花池想必有荷花,然而不用說我們這代人,就是由此上溯四五代也未見池內種荷花。倒是知道“高曹二園和關頭,還有南北荷花池”這是青州城區的蔬菜基地。“十畝林塘狀元居”,明代萬歷年間狀元趙秉忠的軟綠園,就在北荷花池。南荷花池的東崖上是夏欽園,夏欽是明末衡王府的管家,衡府被查抄后他跑到這里來種菜,這就是夏欽園名稱的來歷。其菜地應該就是這南荷花池。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南北荷花池整個是菜園。從高處俯瞰,平整的土地連片的菜畦,如同直尺打出的長方格兒。那時沒有反季節的大棚菜,頭伏蘿卜末伏菜,按時序播種;春蘿卜小菠菜,韭菜黃瓜兩頭鮮,按時序上市,純天然新鮮又可口。挑上荊編淺筐擔上菜串街走巷,“韭,菜蘿卜,蔥咧”,那悠長且有韻味的叫賣聲,至今猶在耳際回旋。
我還記得串街賣菜的老邱,他就是北荷花池菜園戶。其與老哥皆未婚配,家園囿小溪旁。從崖上望去,短短籬笆墻,三間土坯房,幾桿翠竹引牽牛,很有一種田園的韻致。二人精神寄托只在園囿,勤懇辛勞而無怨。凈月夜,勞作之余小憩為樂,清風徐來竹影斑駁,藤蘿架下一壺苦茶。上街叫賣雖菜色上乘,卻從未因分毫而與人計較,勞碌而痛快著。當年曾有分余資施惠與其,得嚴詞相拒:“須以自食其力?!敝聊晁オq辛勞不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兄弟二人相繼過世,一應后事所需皆有自備,凈身去了。
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無論過去和現在,種菜都是件費心勞力活,每日浸泡在勞碌中。種菜需要具有充分的水澆條件。荷花池是充沛的水源地。這里不僅有幾口特大號的民用水井,各家各戶的菜園地也有自備井。南荷花池內多是井臺式的淺水井,井臺邊一簇簇的馬蓮草,開出紫色的花;或葡萄或葫蘆枝葉繁茂,爬滿了上井臺上的架。車水就用轆轤和倒筲。倒筲就是容量較大的尖底鐵筲,正因是尖底,筲自行會往一邊倒,容易進水也容易倒出。吱悠吱悠地攪動轆轤,提上來倒筲,輕輕一扶筲把,水就倒進儲水池。水池里滿水了,一拔池底塞兒水隨即涌出來,沿著水溝灌菜畦。
北荷花池的水位更高,下掘幾锨就會滲出水來。當年平地出一泓清水,形成半畝方塘,蘆葦中搖曳,里面有滋生的甲魚,小孩兒不敢下灣,生怕被咬住腳后跟。水如此方便,盡可巧妙利用。就地挖出一個水池來,可用“量兜子”車水灌園。量兜子就是用鐵片敲成的一個大鐵瓢,兩邊系上兩根長繩。兩人站兩邊分別提著兩根繩,松繩回甩瓢舀水,緊繩外撇瓢出水,被送入水溝流進菜畦。兩人扯動著量兜,接連上下翻飛,動作協調有力,運作出一道道優美弧線。
三
北荷花池內的城墻底部有幾個半圓形的洞,可以透過城墻,貫通城內外,人匍匐著可以進入。當年膽大點的小孩就鉆過這洞,到城里去看電影。城墻根的這幾個土洞,百姓都叫“寶寶洞”。這洞可不是供孩童寶寶捉貓貓,而是王保保攻陷益都城所挖的地道。說起王保保那可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元末名將擴廓帖木兒。此人橫槊天下智謀超群,成為明朝軍隊的勁敵。是他率殘元軍隊,連挫徐達等明朝開國大將,就連太祖朱元璋也稱其“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且長嘆曰:“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關于王保?!睹魇贰酚袀鳎骸皵U廓帖木兒,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甥也。察罕養為子,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蓖醣1V笧闈h人,母親是蒙古人,是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察罕帖木兒本是元末重臣,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率軍攻打益都。這是紅巾軍在山東地區的最后據點。十月,察汗進圍益都,大治攻具,引水灌城。紅巾軍守將陳猱頭多方防御,使元軍主力屯兵城下。困其數月而不能拔。次年六月紅巾軍首領王士誠、田豐降而復叛,益都城下誘殺了察罕,元軍臨陣失帥。元廷速命擴廓帖木兒襲父職。擴廓率軍急攻,命軍士穿地道入城。十一月,益都陷落生擒王士誠田豐,剖其心以祭察罕。紅巾守將陳猱頭亦同時被俘,押往大都被殺。擴廓父子皆為元末重臣,事跡非一句兩句可以盡述。益都破城之戰,這是擴廓軍事生涯的開端,是載入史冊的著名戰役。荷花池的這幾個洞,相傳就是當年戰役所挖地道,明初修復城墻先用土塞洞再以磚砌墻體,地道就無跡可尋了。后來扒去城磚,這洞便陸續顯露出來。1973年平掉城墻修馬路,東城墻南城墻皆已推入壕溝內,當年鏖戰的遺存,但未所聞已平除無存了。
新修的馬路占據了荷花池的一半,尚存的壕溝就開始利用種荷花。是否因其名至實歸,荷花一年竟比一年更茂盛,一時間成青州十里荷香新景觀。后來新建荷花橋,立有一尊荷花仙子,那塑像大家都說最到位。不知后來為什么,大車拉小車推又把荷花池給填平了。近年里再把荷花池給挖出來,注入一汪清水,今年荷花又長出來了,連片很茂盛單株很碩壯。好哇,青州的荷花池又恢復了。 (劉珍實)
來源:今日青州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