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阜財門、魁星樓介紹-青州古城景區導游詞
阜財門、魁星樓介紹-青州古城景區導游詞
青州古城樓介紹-青州古城景區導游詞
阜財門(南門)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青州南陽古城的南門一一阜財門。南陽古城始建于北魏時期,金、元、明、清為路、行省、府署所在。初為土城,磚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墻高12米,厚6米,長13華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個,有海晏、岱宗、阜財、瞻辰四座城門,衙署、廟宇、教堂、書院、府邸、公館、會館、商號、店鋪、票號、鏢局等羅布其中,為名副其實的“山東第一府城”。明代青州人、禮部尚書、太子少保馮琦對青州古城曾有“地控海邦,云開天席”之譽。明代吳斌《青州歌》也寫到:“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門天上飛瓊樓。”
南陽城形似臥牛,故又俗稱“臥牛城”。“西南牛首,東北牛后,南一帶牛背,北一帶牛腹”,“牛角”、“牛耳”、“牛眼”、“牛鼻”等牛身上應有的部位,在古城都有酷似之實地所指。不光有“臥牛”,還有“放牛小廝”,指的是之前在城西南廣縣城遺址附近出土的一尊“跽姿胡俑”。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即古城的南城墻部位,當年的南城墻堅實整飭,被稱為“牛背”。
現在復建的阜財門及城臺,由北京市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按照歷史原貌進行設計。城臺占地面積1085平方米,城門樓為磚木結構,二層重檐帶周圍廊歇山式建筑。南城門城臺內設兩層,古時作為藏兵洞,城臺中部的券洞內兩側各設有三個券洞門進入藏兵洞,進入藏兵洞通過樓梯可上登至城門樓內。城臺東西兩側有登城馬道。復建的城門樓坐落在高大的城臺之上,是一座體量龐大、造型優美,莊重大氣的地標性建筑。
“阜財門”,在前亦稱“云山門”。歷史上的南門有二重,頭道城門外有跨澗石橋,稱“官橋’’。第二重城門上懸有漢白玉匾額,上有牡丹、熊和霸烏(一說為鷹)圖案,俗稱英雄門(鷹、熊之諧音),其寓意是青州為憑關據險、雄霸一方的富庶之地。進門向北即是南門大街,街面用條石鋪成,長約200余米,盡頭處為東西向的萬壽官街,再向北即偶園街。
魁星樓
魁星樓,又稱文昌閣,是原青州府城東南角樓,宋代所建,明清重修,原為兩層建筑,高大宏偉。原來坐落于城墻之內,二層,飛檐翹角,紅柱碧瓦,兀立于平臺之上。民國時高密人周貴德在《青州紀潞》中曾記載:“登樓遠望,則群山環拱,樹木青蔥6城南有黑虎泉,樓北碧水一泓,波平如鏡,綠柳奎樓,倒映其中。每當夏日,芰荷盛開,來賞花品茗者踵相接。”魁星樓四周白楊參天,風吹葉動,勢若雨聲,夜深入靜時尤覺清晰。游子離客,羈旅他鄉,常常到此寄托千里幽思。古代學子到奎星樓拜文曲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據志書記載,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青州知府陶錦重修東南城上文昌樓,當年,青州府科舉考中的就增加到13人。 2013年重建魁星樓,次年,青州學子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有8人,比前年增加了5人。看來,魁星還真有些靈氣。
關于奎星樓的民間傳說也很多,下面給大家講一則:青州人邢玠,明代萬歷年間仕至兵部尚書。當年,在危難之際,邢玠執尚方寶劍,督軍入朝,三戰連捷,徹底粉碎了日倭侵占朝鮮的企圖。這次戰役載入史冊,也是真正戰勝日寇獲得全勝的記錄。相傳,邢玠幼年常在奎星樓夜讀,晨起時常有熱湯熱飯陳列于案,很為之詫異。是日夜睡,朦朧間忽聞樓上人聲嘈雜,睜眼望之,見一老者帶眾小廝抬桌布座,肴饌隨之布列口老者見邢玠已醒,遂趨前曰:“蒙大司馬不棄,略備芹茗,略表寸心,以盡鄉梓之誼。”以后邢玠入學、中舉,京報連登黃甲,果然如老者所稱,官至兵部尚書,即大司馬。您說奇不奇?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歡迎關注青州旅游網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旅游資訊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