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古城開城啦!偶園500歲的牡丹也開花了!
青州古城開城啦!偶園500歲的牡丹也開花了!
牡丹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長達三千余年,是“花中之王”,中國國花。牡丹在山東的種植分布較廣,尤以青州、兗州、淄博、濟南最多。
唐朝時期,賞牡丹成為青州的民俗。青州詩人張在《題龍興寺老柏院》的“南鄰北舍牡丹開,年少尋芳去又回”,這首詩描寫龍興寺老柏院的春天牡丹盛開的景觀。《青州府志》中提到了花開時節(jié)牡丹艷動全城的情景,滿城花香、花事繁盛。
景祐元年(1034),27歲的歐陽修所著的《洛陽牡丹記》(《居士外集》卷二十二),是世界上首部牡丹專著。他在《洛陽牡丹記》中《花品敘第一》寫道:
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洛陽所謂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者,皆彼土之尤杰者……余居府中時,嘗謁錢思公于雙桂樓下,見一小屏立坐后,細書字滿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種。”余時不暇讀之,然余所經(jīng)見而今人多稱者才三十許種,不知思公何從而得之多也。計其余,雖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錄,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黃、魏花、細葉壽安、鞓紅(亦曰青州紅)……
文中的“鞓紅”牡丹,又名“青州紅”。鞓念作“廳”,即皮腰帶。古人的皮腰帶均為深紅色。
鞓紅,單瓣或荷花型,花朵大,形貌美,深紅色,呈革質光澤,半平展,花朵直上,株形中高,雅重而不張揚。
歐陽修在《花釋名第二》中曾稱贊鞓紅“牡丹尤為天下奇”。他寫道:“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 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還提到“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紅。故張仆射(宰相)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青州馲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故為之鞓紅。獻來紅者,大多葉淺紅花。張仆射罷相居洛陽,人有獻此花者,因曰獻來紅。添色紅者,多葉花,始開而白,經(jīng)日漸紅,至其落乃類深紅。此造化之尤巧者。”
歐陽修在文中提到牡丹中的優(yōu)良品種——青州紅,是由張齊賢傳到洛陽的。張齊賢,北宋名臣,曾三度入閣拜相,景德元年(1004)被貶做了青州知州,祖籍曹州(今菏澤曹縣),徙居洛陽,這兩處地方均是盛產(chǎn)牡丹之鄉(xiāng)。這位“有花無酒頭慵舉,有酒無花眼倦開”的宰相到青州后,發(fā)現(xiàn)青州不但牡丹繁盛,而且還有曹州和洛陽未有的珍品鞓紅,便發(fā)誓“寧遺兩段藍田玉,不舍一株青州紅”。第二年(1005)離開青州時,他特意選擇幾株喜愛的鞓紅,用駱駝馱至洛陽。
慶歷二年(1042),35歲的歐陽修寫了一首《洛陽牡丹圖》。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我昔所記數(shù)十種,於今十年半忘之。
開圖若見故人面,其間數(shù)種昔未窺。
客言近歲花特異,往往變出呈新枝。
……
古稱天下無正色,但恐世好隨時移。
鞓紅鶴翎豈不美,斂色如避新來姬。
君王殿后見鞓紅。
白首歸來玉堂署,
晚落南譙號醉翁。
盛游西洛方年少,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景祐四年(1059),52歲的他寫了一首鞓紅牡丹的詩,詩前特別注明,將其稱為“洛中花之奇者也”,言外之意,鞓紅為“奇中之奇”,在洛陽牡丹中稱冠了。
禁中見鞓紅牡丹
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譙號醉翁。
白首歸來玉堂署,君王殿后見鞓紅。
此后,在歐陽修的帶動下,歷代文人吟詠贊美“鞓紅”的詩詞眾多。
自宋至清,鞓紅穩(wěn)居國色之首,天香之冠,歌詠鞓紅之精英巨匠有陸游、梅堯臣、蘇東坡、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
宋·陸游 《栽牡丹》詩“攜鋤庭下劚蒼苔,墨紫鞓紅手自栽”、《和譚德稱送牡丹》“洛陽春色擅中州,檀暈鞓紅總勝流”、《桃源憶故人·五之四》“城南載酒行歌路。冶葉倡條無數(shù)。一朵鞓紅凝露。最是關心處”、《潺湲閣小立》詩“水紋靴皺風初緊,花色鞓紅露未乾”,均對鞓紅牡丹給予高度贊美。
明·朱有燉的《風月牡丹仙》第一折“姚黃魏紫馳名姓,鞓紅玉板相輝映”;清·曹寅的《客饋洋茶半開戲題》詩“淺擘鞓紅皺纈開,半含寶氣脫珠胎”;清·姚燮 《韓莊閘舟中七夕雜詩得十三絕句》之一“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鞓紅晚氣涼”。
還有晁補之“天葩秀出無雙”、周弼歌“當頭第一帶鞓紅”、施士杰“可憐歐碧與姚黃,不及鞓紅冠洛陽”、易順鼎“一朵鞓紅是國魂”……
康熙十六年(1677),青州偶園修建已經(jīng)完成。這時,馮溥的好友劉興甫從曹州帶來了數(shù)百棵優(yōu)質的牡丹花送到了青州的偶園,馮溥寫詩歌頌劉興甫送花一事,詩曰:
喜曹州劉興甫送花
君家近洛陽,名花實繁夥。我乞數(shù)株栽,君云無不可。
不憚人力勞,千里親對褁。策蹇君自來,惠我數(shù)百顆。
天竹珊瑚珠,黃梅異凡朵。花王領群芳,種植分右左。
吾園本磽脊,移換同蜾贏。逺取土之宜,審視務其妥。
兼教灌溉法,陰陽殊水火。滿溪色各別,暢遂如證果。
因悟花性情,凡卉有真我。菀枯問所適,疆界詎能鎖。
九畹籣可滋,奚心湘之沱。明年花發(fā)時,酌酒眾香裸。
古代的文人雅士除了用詩詞歌詠鞓紅,還特制《鞓紅》詞牌,樂曲里譜就了一支《鞓紅》。清·姚燮有一首詩,再現(xiàn)了他在微山湖上,蕩舟唱《鞓紅》的場景: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廳(鞓)紅晚氣涼。
百年以來,由于戰(zhàn)亂動蕩不斷和自然災害等原因,青州作為鞓紅故鄉(xiāng)卻再無鞓紅,銷聲匿跡。幸運的是,鞓紅在他鄉(xiāng)得以保留繁衍。
2010年9月29日,青州市為“鞓紅”舉行了隆重的“千年鞓紅回歸故鄉(xiāng)儀式”,牡丹之冠終于重光。
青州古城景區(qū)偶園內(nèi)四株鞓紅、一株后鞓紅年年春日里開出了最美的“青州紅”。一顧傾城,一瞥驚鴻,像一幅水墨畫,渲染著青州文化。
資料來源:《歐陽修全集》《歐陽修紀念館》等
青州市旅游網(wǎng)(gujiuzhou-com)
新聞線索:15318975702

點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