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古城內究竟有幾道牌坊?我們一起數一數
青州古城內究竟有幾道牌坊?我們一起數一數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什么?行走在青州古城景區內,這個問題一直在有不同的答案涌上心頭:是一條條古老的街巷,是一座座無言的宅邸,是淳厚的民風民俗,是跌宕的歷史傳奇,以及一道道滄桑的牌坊。
從南往北,青州古城內矗立著7座牌坊,分別是:海岱都會、尚書里坊、一門科第、大學士、柱國坊、大宗伯、太保。
01
海岱都會

自阜財門進入青州古城后,遇見的第一座牌坊就是“海岱都會”。
有著7000年發展史、5000年文明史的青州,曾經長期作為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被譽為“三齊重鎮 海岱都會”。
為彰顯古代青州歷史地位而設立的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內的地標性建筑之一。透過這座牌坊,歷史上青州的輝煌似乎就在眼前。
02
尚書里坊

第二座牌坊是尚書里坊,這是明朝政府為了旌表青州人石茂華而立。石茂華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曾任兵部尚書等要職。
石茂華晚年回鄉養老后,又被皇帝重新起用,前往陜西救災。已過花甲之年的石茂華,為安置災民日夜操勞,因勞累過度,將生命留在了災區。
明朝政府追授石茂華為太子少保,并建造牌坊表彰其功績。
另外,在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中《諭鬼》一篇,說的就是石茂華鎮鬼的故事。
03
一門科第

“一門風雅,多少芝蘭玉樹;幾代書香,無窮國棟良才”,要說青州古城這些牌坊中最知名的,一定是第三座牌坊——一門科第。
這是為了表彰青州馮氏家族而立。歷史上,馮氏為青州的名門望族之一,聲名顯赫,被稱為“北海世家”,亦稱北海馮氏。明清時期,先后出了馮裕、馮溥、馮琦等名人。
今天在青州古城內,還有遺留下來的馮家府邸——偶園,園內景色秀美,令人流連忘返。
04
大學士

從“一門科第”繼續向北不過幾十米,又一座巍峨的牌坊矗立在青州古城的石板街上。
“大學士”這座牌坊是明朝政府為了翟鑾而設立的。翟鑾是青州府諸城縣人,官至謹身殿大學士。
翟鑾曾代表皇帝進行了長達三萬多里的“九邊巡行”,在此期間他發現諸多邊關隱患,推動嘉峪關加固加寬,才有了此后被成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固若金湯。
05
柱國坊

青州古城內的第五座牌坊“柱國坊”,是明朝政府為表彰大學士劉珝而立。
劉珝是青州市高柳鎮陽河村人,明正統十三年進士,官至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明憲宗稱其為“東劉先生”,并賜印“嘉猷贊翊”。
劉珝去世后,皇帝曾為其撰祭聯:“忠裨于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于鄉,堪稱三朝元老”。
06
大宗伯

大宗伯是明朝政府為表彰青州人陳經而設。
陳經曾任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其中禮部尚書又稱“大宗伯”。
陳經性格耿直敢言。任兵部尚書時,俺答汗常侵犯西北邊境,他為御敵“殫心籌畫,至忘寢食”。后因觸犯宰執,辭職回家。
史書記載陳經“立朝三十年,門無私謁,卒后囊無私遺”,他工詩文、善草書,《海岱會集》中就有他的詩作。
07
太保

太保坊是青州古城內的第七座牌坊,它是明朝政府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
邢玠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參贊機務,逝世后贈太保。萬歷二十五年,邢玠統兵朝鮮抗倭,大獲全勝。趙秉忠詩作《送邢大司馬東歸》就是為邢玠所作。
邢玠一生為官四十年,在邊境二十余年,不避辛勞,一心為國,為世人所重,“樹聲海外,殆鮮其儔矣”。
一座牌坊、一段歷史
回望青州古城
它
一直等待著人們來探索
……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歡迎關注青州商務網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資訊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