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衡王府與午朝門石坊有什么來歷
青州衡王府與午朝門石坊有什么來歷
明代,青州曾建有一處富麗堂皇的衡王府。清初,王府被夷為平地。而今,惟午朝門前的兩座石坊還聳立在王府遺址上。石坊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初規定: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子孫世世傳藩屏室。此制久傳。青州衡王府,就是衡王的府第。衡王,名祐楎,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見深第七子。朱祐楎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冊封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到青州府就藩。衡王命人仿照北京皇宮的樣子建造一座王府,只是規模略小。青州人俗稱為“西皇城”。
衡王在青州傳六世、七王?!睹魇贰穼ζ涫老祩饕u情況有簡略記述:朱祐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位,死后謚號曰“恭”。恭王子厚燆承襲,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隆慶六年(1572年)在位,為莊王。莊王子載圭承襲,萬歷三年(1575年)至七年(1579年)在位,為康王??低鯚o子,其弟載封承襲,萬歷九年(1581年)至十四年(1586年)在位,為安王。安王子翊鑊承襲,萬歷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年(1592年)在位,為定王。定王子常庶(左有“水”部)承襲,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至天啟七年(1627年)在位,為憲王。憲王子由棷承襲。
以上七王,以第一代衡王朱祐楎最有影響。他愛好讀書,精于書法,喜吟詩詞,亦善繪畫。著有詩文若干卷,自題書名為《歲寒齋稿》。他與名人雅士多有往來。名士雪蓑可以自由出入王府。衡王與海岱七子之一楊應奎也有深交。朱祐楎逝后,明世宗停朝三日。第二年(1539年),葬于青州西南的三陽山之陽,今稱王墳者即衡恭王之墓,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世襲七王外,王府中之庶出子孫亦有分封,先后被封為平度、寧陽、昌樂、壽張、商河、玉田、新樂、高唐、齊東、邵陵、漢陽等十多王。其中,新樂王朱載璽愛好文學,善書法,建博文書院,曾撰寫《洪武圣政頌》、《皇明政要》等書。高唐王朱厚煐工隸篆,著有《事親述見》12卷、《一弦琴譜》、《瑟譜》等書。另外,商河王朱載塨等亦善書法。
衡王府中,不僅世襲封王,子孫、嬪妃眾多,而且根據明制,配置的官吏隊伍也相當龐大。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衡王府中設長史司,左右長史各1人,其屬典簿1人。司之下有若干所:審理所,有正副審理各1人;典膳所,有正副典膳各1人;奉祠所,正副奉祠各1人;典樂1人;典寶所,正副典寶各1人;紀善所,紀善2人;良醫所,正副良醫各1人;典儀所,正副典儀各1人;工正所,正副工正各1人。另有伴讀4人,教授無定員,引禮3人,倉大使庫大使正副各1人。王府還設有護衛:儀衛正1員,副1員;典仗1員;群牧鎮撫二員;正千戶1員;副千戶2員;百戶19員;旗手千戶1員;百戶2員;等等。
據考,衡王府的宮殿區主要在今“山東省榮復軍人休養院”中。王府有四門,東為東華門,舊址在偶園街南段,東華門以東的偶園,是衡王府的東花園。西為西華門,舊址在冠街南段、益都中心醫院西南側的卜家巷口。北為后宰門,舊址在朝陽街中段的轆轤把巷。最為顯赫的是南門,名午朝門,舊址在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校門的南側。王府面積約1.3平方公里。另外,王府周圍尚有很多附設建筑。如,東營和西營,是王府駐兵的營房。西營在冠街以西,包括現在的皇城頭街、二街、三街、四街,面積約百余畝。東營在剪子巷,包括現在的北營街和南營街。在午朝門西側、今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內,原有一組建筑,稱“祈年鑒”,是當年衡王祭神的地方,每年定時祭拜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偶園街南段西側、天主教堂院中有一井,名“胭脂”,據說是王府宮女、嬪妃梳洗打扮用水之井。在南陽河南岸、原淘米澗東側有一高地,原建一樓,名“翡翠”,是王府中公子王孫聚會觀景、娛樂歡飲的地方。
王府宮殿及其附設建筑早已蕩然無存,東西北三門只能辨其舊址,惟幸存兩座石坊。石坊,是衡王府正門午朝門前的大牌坊。據考,為莊王在位間所建。衡王府以石坊為中軸線,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氣勢恢弘。石坊,造型宏闊,刻工精細,堪稱珍貴的歷史遺物。兩石坊坐北面南,皆為四柱、三門式牌坊結構。每坊東西寬11.5米,南北進深2.27米,高7米余。兩坊相距43.5米,建筑風格相同,尺寸一樣,皆由28塊巨石組成。底座高1.2米,分3層,底層高出地面20厘米,刻云頭花邊;中層內收10厘米,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圖案;上層與底層齊,鐫獅子、麒麟圖案,每塊巨石上有獅子12、麒麟2,形態奇偉,惟妙惟肖。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間二柱,各高5.82米;兩側二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兩面各鑲透雕麒麟,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橫匾,匾上浮雕均為二龍戲珠圖。中門二橫匾,上刻大字,南坊為“樂善遺風”、“象賢永譽”;北坊為“孝友寬仁”、“大雅不群”。為剔地陽文,字形寬博,筆畫流暢。這兩座石坊的存在,可使人們聯想到王府昔日的輝煌。王府規模宏大,威勢赫赫,坐鎮青州近150年!清初壽光名士安致遠在其《青社遺聞》中寫衡王府:“青郡衡藩故宮,最為壯麗”。
歲月滄桑,歷史無情。威勢赫赫的衡王府隨著明王朝的被推翻而消亡!順治元年(1644年),王府的最后一王朱由棷降清。而后,王府兩次被抄。第一次在順治三年(1646年)。《益都縣圖志?大事記》載:“夏五月,衡王世子與其宗魯王、荊王謀反,皆伏誅?!鼻逋醭浴爸\反”之由首抄衡王府,府內資財多被抄走。第二次在康熙初年。時為吏部侍郎的馮溥上書清帝,說衡府后裔不遵王法,擾亂地方,殘害百姓。清帝下令,將衡王府及其子孫徹底抄斬?!巴叩[成堆,禾黍蒼然”,“奇花怪石,盡歸侯門,畫棟朱梁,半歸禪剎”。一座浩大的王府,轉化為平地!王府東花園,皇帝贈給馮溥,成了馮家的私人花園。今稱偶園的便是。
衡王府中的那么多遺物,多已無蹤,只有幾件尚有著落。青州市博物館門前的大型石獅。雙獅,高均2.65米。雄獅左前掌踏地,右前掌踩石球,威武雄壯;雌獅左前掌踏石球,右前掌撫弄小獅脊背,造型生動。這對石獅的造型和氣勢,可與天安門前的那對大石獅子媲美。青州市博物館院中的鐵仙鶴。雙鶴高均4.2米。仙鶴長頸高足,立于龜背之上。龜伏臥,四足著地,龜背飾八卦圖案。仙鶴分五段澆鑄,工藝精湛,充分反映出明代青州手工業者的聰明和才智。青州市博物館展廳中的銅鐘。兩鐘陳列于博物館第二展廳。一為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商河王出資鑄造。商河王虔信佛教,所以在鐘上鑄滿坐佛。坐佛圖案新穎,特色鮮明。一為崇禎十二年(1639年)王府最后一代封王朱由棷時鑄造,這口鐘上鑄滿道家之語。
另外,云門山上的巨“壽”,為“嘉靖叁拾九年九月初九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寫”;云門山陰“萬春洞”和洞內陳摶枕卷長眠石像也是周全令人開鑿。還有,偶園中四株明代桂樹,博物館中雪蓑的字畫,都是有據可考的明代衡王府遺物。
明初規定: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子孫世世傳藩屏室。此制久傳。青州衡王府,就是衡王的府第。衡王,名祐楎,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見深第七子。朱祐楎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冊封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到青州府就藩。衡王命人仿照北京皇宮的樣子建造一座王府,只是規模略小。青州人俗稱為“西皇城”。
衡王在青州傳六世、七王?!睹魇贰穼ζ涫老祩饕u情況有簡略記述:朱祐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位,死后謚號曰“恭”。恭王子厚燆承襲,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隆慶六年(1572年)在位,為莊王。莊王子載圭承襲,萬歷三年(1575年)至七年(1579年)在位,為康王??低鯚o子,其弟載封承襲,萬歷九年(1581年)至十四年(1586年)在位,為安王。安王子翊鑊承襲,萬歷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年(1592年)在位,為定王。定王子常庶(左有“水”部)承襲,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至天啟七年(1627年)在位,為憲王。憲王子由棷承襲。
以上七王,以第一代衡王朱祐楎最有影響。他愛好讀書,精于書法,喜吟詩詞,亦善繪畫。著有詩文若干卷,自題書名為《歲寒齋稿》。他與名人雅士多有往來。名士雪蓑可以自由出入王府。衡王與海岱七子之一楊應奎也有深交。朱祐楎逝后,明世宗停朝三日。第二年(1539年),葬于青州西南的三陽山之陽,今稱王墳者即衡恭王之墓,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世襲七王外,王府中之庶出子孫亦有分封,先后被封為平度、寧陽、昌樂、壽張、商河、玉田、新樂、高唐、齊東、邵陵、漢陽等十多王。其中,新樂王朱載璽愛好文學,善書法,建博文書院,曾撰寫《洪武圣政頌》、《皇明政要》等書。高唐王朱厚煐工隸篆,著有《事親述見》12卷、《一弦琴譜》、《瑟譜》等書。另外,商河王朱載塨等亦善書法。
衡王府中,不僅世襲封王,子孫、嬪妃眾多,而且根據明制,配置的官吏隊伍也相當龐大。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衡王府中設長史司,左右長史各1人,其屬典簿1人。司之下有若干所:審理所,有正副審理各1人;典膳所,有正副典膳各1人;奉祠所,正副奉祠各1人;典樂1人;典寶所,正副典寶各1人;紀善所,紀善2人;良醫所,正副良醫各1人;典儀所,正副典儀各1人;工正所,正副工正各1人。另有伴讀4人,教授無定員,引禮3人,倉大使庫大使正副各1人。王府還設有護衛:儀衛正1員,副1員;典仗1員;群牧鎮撫二員;正千戶1員;副千戶2員;百戶19員;旗手千戶1員;百戶2員;等等。
據考,衡王府的宮殿區主要在今“山東省榮復軍人休養院”中。王府有四門,東為東華門,舊址在偶園街南段,東華門以東的偶園,是衡王府的東花園。西為西華門,舊址在冠街南段、益都中心醫院西南側的卜家巷口。北為后宰門,舊址在朝陽街中段的轆轤把巷。最為顯赫的是南門,名午朝門,舊址在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校門的南側。王府面積約1.3平方公里。另外,王府周圍尚有很多附設建筑。如,東營和西營,是王府駐兵的營房。西營在冠街以西,包括現在的皇城頭街、二街、三街、四街,面積約百余畝。東營在剪子巷,包括現在的北營街和南營街。在午朝門西側、今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內,原有一組建筑,稱“祈年鑒”,是當年衡王祭神的地方,每年定時祭拜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偶園街南段西側、天主教堂院中有一井,名“胭脂”,據說是王府宮女、嬪妃梳洗打扮用水之井。在南陽河南岸、原淘米澗東側有一高地,原建一樓,名“翡翠”,是王府中公子王孫聚會觀景、娛樂歡飲的地方。
王府宮殿及其附設建筑早已蕩然無存,東西北三門只能辨其舊址,惟幸存兩座石坊。石坊,是衡王府正門午朝門前的大牌坊。據考,為莊王在位間所建。衡王府以石坊為中軸線,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氣勢恢弘。石坊,造型宏闊,刻工精細,堪稱珍貴的歷史遺物。兩石坊坐北面南,皆為四柱、三門式牌坊結構。每坊東西寬11.5米,南北進深2.27米,高7米余。兩坊相距43.5米,建筑風格相同,尺寸一樣,皆由28塊巨石組成。底座高1.2米,分3層,底層高出地面20厘米,刻云頭花邊;中層內收10厘米,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圖案;上層與底層齊,鐫獅子、麒麟圖案,每塊巨石上有獅子12、麒麟2,形態奇偉,惟妙惟肖。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間二柱,各高5.82米;兩側二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兩面各鑲透雕麒麟,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橫匾,匾上浮雕均為二龍戲珠圖。中門二橫匾,上刻大字,南坊為“樂善遺風”、“象賢永譽”;北坊為“孝友寬仁”、“大雅不群”。為剔地陽文,字形寬博,筆畫流暢。這兩座石坊的存在,可使人們聯想到王府昔日的輝煌。王府規模宏大,威勢赫赫,坐鎮青州近150年!清初壽光名士安致遠在其《青社遺聞》中寫衡王府:“青郡衡藩故宮,最為壯麗”。
歲月滄桑,歷史無情。威勢赫赫的衡王府隨著明王朝的被推翻而消亡!順治元年(1644年),王府的最后一王朱由棷降清。而后,王府兩次被抄。第一次在順治三年(1646年)。《益都縣圖志?大事記》載:“夏五月,衡王世子與其宗魯王、荊王謀反,皆伏誅?!鼻逋醭浴爸\反”之由首抄衡王府,府內資財多被抄走。第二次在康熙初年。時為吏部侍郎的馮溥上書清帝,說衡府后裔不遵王法,擾亂地方,殘害百姓。清帝下令,將衡王府及其子孫徹底抄斬?!巴叩[成堆,禾黍蒼然”,“奇花怪石,盡歸侯門,畫棟朱梁,半歸禪剎”。一座浩大的王府,轉化為平地!王府東花園,皇帝贈給馮溥,成了馮家的私人花園。今稱偶園的便是。
衡王府中的那么多遺物,多已無蹤,只有幾件尚有著落。青州市博物館門前的大型石獅。雙獅,高均2.65米。雄獅左前掌踏地,右前掌踩石球,威武雄壯;雌獅左前掌踏石球,右前掌撫弄小獅脊背,造型生動。這對石獅的造型和氣勢,可與天安門前的那對大石獅子媲美。青州市博物館院中的鐵仙鶴。雙鶴高均4.2米。仙鶴長頸高足,立于龜背之上。龜伏臥,四足著地,龜背飾八卦圖案。仙鶴分五段澆鑄,工藝精湛,充分反映出明代青州手工業者的聰明和才智。青州市博物館展廳中的銅鐘。兩鐘陳列于博物館第二展廳。一為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商河王出資鑄造。商河王虔信佛教,所以在鐘上鑄滿坐佛。坐佛圖案新穎,特色鮮明。一為崇禎十二年(1639年)王府最后一代封王朱由棷時鑄造,這口鐘上鑄滿道家之語。
另外,云門山上的巨“壽”,為“嘉靖叁拾九年九月初九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寫”;云門山陰“萬春洞”和洞內陳摶枕卷長眠石像也是周全令人開鑿。還有,偶園中四株明代桂樹,博物館中雪蓑的字畫,都是有據可考的明代衡王府遺物。

上一篇:
青州名人馮溥二三事
下一篇:
想旅游不知道去哪里?來青州古城啊!
推薦資訊
網友評價
點評內容
請輸入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