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遇青州
初遇青州
初遇青州,水與山的接壤,文化與城市的相連,瞬間溫暖了我。我被她的厚重天成所打動,拉開了我與青州古城因緣際會的序幕。
初遇青州
◎簡丹(武漢)
國慶假期,好友安米約我北上青州度假,并親自駕車100多公里到濟南機場接我。相見時刻,安米將一束鮮花遞至我胸前,鮮花代表熱烈的友情,瞬間溫暖了我,拉開了我與青州古城因緣際會的序幕。
次日,秋陽明媚,安米帶我漫步青州古城。青州古城是國家5A級景區,是至今保存完好、山水與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內有2萬多居民在此居住,有人居住的古城,使這里的煙火味依然旺盛。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古街上,兩邊是明清風貌的商鋪店面和古宅院,鱗次櫛比。沿街向前,婉轉流連,讓人晃若穿越回古代。走在光滑的青石板上,仿佛回到可以“跳房子”的童年。安米說,依稀如夢的往事,都被刻在印有“青州古城”的井蓋上了。
走走停停,我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在古街的街巷口和府第門前就矗立著一座牌坊,均帶有紀念性質和不同的裝飾風格,蔚為壯觀。印象深刻的有“海岱都會”坊、“一門科第”坊、“大學士”坊和“柱國”坊。“海岱都會”坊是說古代青州地處(渤)海和岱(泰山)之間,為都會之地和軍事重鎮,曾長期作為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商貿發達,被譽為“三齊重鎮”和“海岱都會”。為彰顯古青州的歷史地位,特設立了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一門科第”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為旌表青州馮氏家族科第連綿而建的四柱三門式牌坊。青州馮氏被稱作“北海世家”,是青州的名門望族,馮氏家族自始祖馮裕以來,共有12位進士,20位舉人。家族里名人輩出,官至宰相。牌坊上有兩幅褒揚馮家的對聯。上聯:“科第連綿,彰顯東州文運”,下聯:“事功卓著,堪稱北海世家”; 另外一幅的上聯:“一門風雅,多少芝蘭玉樹”, 下聯:“幾代書香,無窮國棟良才”。據史料記載,自唐代高祖武德五年(622)科舉考試有狀元名稱以來,至清末1905年最后一名狀元,共產生了777個文武狀元。在歷代科舉考試中,現今青州范圍內考中進士的約有300人,狀元7名,是實至名歸的狀元之鄉。
離青州古城不遠,聽說有中國一級博物館里唯一的一家縣級博物館——青州博物館,安米極力向我推薦這個必游之地。博物館館藏文物達3萬余件,國家珍貴文物有1000多件。作為培養出眾多美院高材生的美術老師安米向我介紹主要看點——明代衡王府遺物和“曹衣出水”佛像展、明代趙秉忠的殿試卷和東漢“宜子孫”玉璧,它們均為鎮館之寶。青州在明代先后成為齊王、衡王的封地,至今保留了不少衡王府的遺存。博物館門前的石獅子,院內的鐵鶴和衡王府銅鐘都是王府遺物。1996年10月,在青州龍興寺遺址上出土了從北魏末年到宋代的400多尊窖藏佛像,其中大都是東魏、北齊時期的作品,藝術水準遠超其他地區的北朝造像。這些窖藏佛像,正是“曹衣出水”藝術風格的代表之作。據資料記載,古代刻畫人物衣衫褶皺有兩種非常著名的風格:“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是北齊畫家曹仲達和唐代畫家吳道子分別開創的。“吳帶當風”中的人物多為寬袍大袖,看似飄然如風拂過,而“曹衣出水”的人像則是薄衣貼體,就像剛從水中沐浴出來,故有此名。站在錦繡薄衫,充滿異域風情的佛像造像前,讓人很難想像在程朱禮學盛行前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史上,曾經還有這樣一段可以展示人像美好肢體的時期。對于一向內斂含蓄的華夏民族來說,這是很難不被珍惜的文化遺存。我駐足在美麗性感的佛像面前,仔細欣賞,贊嘆這樣的藝術風格。
青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5000年的文明史,2000余年的建城史,有過1000多年的“省會”和10年之久的曾為南燕國的國都。西漢以來,先后存在過6座古城。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東方屬木,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當了解了青州的歷史,我為自己此前對她的一無所知感到抱歉,對好友安米一直以來的低調感到佩服。安米作為一位優秀的中學美術老師,一直安靜地做著推廣基層美學教育,培養出眾多學子進入各大美院深造。她還多次下鄉參與支教工作,用手中的畫筆和優美的文字記錄她所生活的青州。她熱愛青州,她對我質樸深厚的情誼,讓我有機會走進青州。
接下來的幾天,安米帶我品嘗各式青州美食,有古城僻靜處“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的藍蓮花素食坊;“花香門第”有長相思美譽的玫瑰膏;讓人食不停的同賀樓粗菜館,還有“門垂碧柳燕語枝,窗含青山鳥銜翠”的龍興民間菜,讓我真正感受到山東人待客隆重豐盛,講究禮儀。魯菜味鮮形美,豐滿實惠、風格大氣,完全符合儒家飲饌的美學要求,不愧為八大菜系之首。
十月的青州,秋意正濃。山上的柿子樹漫山遍野,遠看紅星點點,近處伸手可及熟透的果實。隨手就能摘下一個,吮吸晶瑩溫潤的柿漿,對一個南方人來說這是奢侈的享受。安米見我對采摘秋果興趣濃烈,立馬帶我去清風峪農莊體驗現摘獼猴桃和蘋果的樂趣。當親手摘下掛在枝頭的累累碩果,秋收的喜悅和勞動的美好瞬間淹沒了我。青州之行,讓我收獲一個豐盈的秋天。
還有范公亭公園的三賢祠、李清照故居,桃李滿園的“松林書院”、云門山植物園、宋城萬年橋、云門劇院、雨中漫步夜色燈影下的古街……短短五天時間,安米細心安排了足夠多的行程和節目讓我親近青州,分享她心中最美的青州。
青州之行,讓我走近和了解了這座千年古城,我為她的輝煌歷史、古老文明和被青州人建設和保護的如此之好所震憾。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青州用她深厚的人文積淀,鮮明的地域文化,滋養著青州人。青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并不亞于人才輩出的江南。而這次遠行,也終于解開了我心中的困惑:我和安米因文結緣,初讀她的散文隨筆感覺應該出自一位江南女子的行筆,而到過青州之后,才知這一切都緣于青州山水的浸潤和文化造就了她清麗溫婉的文風。難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青州生活18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詞作。
初遇青州,我被她的厚重天成所打動。而我更慶幸擁有一位青州好友,讓我認識和了解青州,讓我愛上青州這座古城。
注:本文有所刪減。
作者簡介
作者,劉麗琴,筆名,簡丹。湖北武漢人,現居福建廈門。愛好讀書和寫作,有作品散發于《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廈門工人》等報刊雜志及《海外文軒》《鳳凰詩刊》等網站。
此文獲得由青州古城管委會舉辦的悅游古城——“東華門南巷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青州古城美文征集大賽二等獎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