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生在青州何官鎮的臧臺戰斗故事
發生在青州何官鎮的臧臺戰斗故事
臧臺遺址以商周文化為主,并含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位于青州市何官鎮臧臺、東臺、西臺三村之間,與壽光市交界。地處淄河、彌河流域,地勢略高,北陽河、躍龍河在其左,王欽河、伏龍河經其右。臧臺村壓在遺址南部邊緣,東臺、西臺兩村壓在遺址的西部。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200米,文化層厚達3米以上。1979年春發現。據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臧臺”因臧文仲重修此臺而得名。這里就是當年藏臺戰斗的發生地。
臧臺現存臺高15米,臺基長寬各近150米。抗戰時期,這個地方約有方圓五六十畝地的地盤,是益北地區##的制高點,偽軍徐振中部占據臧臺以后,先在這個村莊里,兩個十字路口修上了兩個據點,據點里面四面都有崗哨,村里都掘滿了壕溝,壕溝一直通到臺頂上,臺頂上面又修建了一個大型的碉堡,這個碉堡的四個方向,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有四個射擊口,一有緊急情況,偽軍徐振中部就從村莊躲到臧臺頂上頑抗。
八路軍清河軍區主力部隊在益壽臨廣四邊縣三支隊基干二營和益壽縣六大隊的配合下,于1940年10月8日夜,分三路進入臧臺、東臺、西臺三村,對住在藏臺村的日偽軍進行分割包圍。
戰斗開始,益壽縣六大隊選派會說益北話的突擊隊員,化裝成清早下田的農民,分頭接近日偽軍兩個哨所,刺死哨兵。隨后,八路軍清河軍區主力部隊先頭突擊部隊的進攻隊形成“三三制”,就是每個步兵班編成三個戰斗組,每組三四個人,列成三角隊形沖鋒。當突擊隊沖到藏臺前,四個射擊孔吐出火舌,士兵們紛紛倒下。于是爆破組上,用大包的炸藥開路,但爆破手也紛紛被槍彈射殺。在傷亡十幾個士兵后,才將藏臺頂上面的碉堡炸毀。臺頂上到處是噴射的火舌......雙方開始展開陣地爭奪戰,刺刀拼得嘁哩喀嚓,手榴彈像禮花一樣在人的頭上爆炸......
戰斗到10月10日佛曉,偽軍徐振中部350人的隊伍只剩下不到50人。
此次戰斗,對公開投靠十五旅張景月部和大肆宣揚所謂“曲線救國”,并依仗朱良據點日偽勢力,大肆抓捕殺害共產黨員革命同志和抗日家屬,還經常勾結日軍對益壽縣壽五區,陽河一帶的抗日根據地,進行“圍剿”和“掃蕩”,殘害抗日軍民的頑固派徐振中部,給予了殲滅性的打擊。
徐振中沒有想到,他在臧臺之巔精心筑起的防御工事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便被攻克。當月下旬,益七區、壽五區的千余名民兵配合山縱基干二、三營,在李馬以東及臧臺一帶展開反頑斗爭,迫使頑固派孟祝三部縮回張樓以東地帶,并再次沉重打擊了偽軍徐振中部的囂張氣焰。偽軍徐振中部在藏臺戰斗中吃了虧,就拿四邊縣老百姓出氣,一進村就燒殺、搶劫。
據親歷過烽火歲月的健在者回憶說,此次臧臺戰斗沉重打擊了偽軍徐振中部的囂張氣焰。但也埋下了偽軍徐振中部制造東朱鹿慘案進行報復的種子。于1941年3月,在日軍對我益北抗日根據地推行##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偽徐振中部借機報復,積極配合日軍瘋狂搜捕益壽臨廣四邊縣共產黨員和抗日群眾,鎮壓一切抗日活動,尤其是當得知中共清東地委組織部長李壽嶺、益壽縣委組織部長劉旭東、宣傳部長張魯泉等##到東朱鹿村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東朱鹿慘案。
來源:東夷文化網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