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晚景靚麗夕陽紅 ——為《志銘傳芬芳》序
晚景靚麗夕陽紅 ——為《志銘傳芬芳》序
我市傳奇作家劉沂生,文言功底深厚,兼工碑記。他的碑記作品,既有散文之暢,又有韻文之美,散韻兼備,自成一格,百姓喜聞樂見,堪稱為散賦。
劉沂生年逾八旬,老當益壯,依然筆耕不輟。從二0一一年開始,他急社會之用,適群眾之需,致力于碑記創作。至二0二0年春,已撰擬各類題材的志文近百則。為了弘揚青州,傳承文化,他篩選“宜居篇”“寺廟篇”“山川篇”“題吟篇”與“衡王橋雕文志”五個系列,總計七十二則志文,匯集成冊,命名為《志銘傳芬芳》。應該承認,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旅游讀物。
王效友,是劉沂生的得意門生。早在二00三年,就曾為老師的處女作章回體回憶錄《犟牛本色》,撰擬過序言《憂國憂民拳拳心》,洋洋灑灑,一萬余言。王效友,也是青州政界有名的筆桿子。最近幾年,他任“青州古城”雜志主編,先后參與編纂了《市志》與《鎮村志》。
近日,王效友又為劉沂生的志文集《志銘傳芬芳》撰擬了序言《晚景靚麗夕陽紅》。師生又一次合作,共奏一曲弘揚青州的高昂贊歌。
王效友撰擬的序言,感情充沛,文筆洗練,畫龍點睛地評價老師的為人及其作品。芳香盈袖,筆墨猶新,特奉獻予諸位朋友共賞。 (李敏編按)
晚景靚麗夕陽紅
——為《志銘傳芬芳》序
王效友
劉沂生是我高中的語文老師,那時同學們最期待的就是劉老師的授課,在短短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里,那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在我以后四十年的工作歷程中,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從事文秘工作,比較厚實的文字基礎就是在高中打下的。
此后多年,劉老師教授的語文課,在歷年高考中都取得優異成績,有一年甚至拿到全省單科平均分狀元。而最令學生欽佩的,是劉老師那份背負歷史的自覺和擔當。針對當年高中畢業生不愿報考師范院校的現狀,劉老師給《人民日報》寫信“欲糾無策空嘆息”。此文登載后,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陳云同志為此作出重要批示。劉老師也被譽為“給中華教師命運帶來拐點的人”。該文社會影響頗大,被評為1984年度《人民日報》好新聞一等獎。
劉老師退休后,專注于文學創作。憑著扎實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佳作連連,一發而不可收,先后出版了《犟牛本色》《魏嵋傳》《古州傳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話》及詩集《草堂清韻》等,被譽為古州文化奇人。
我于二00三年,首次接觸老師的作品,那是他退休后的處女作,章回體回憶錄《犟牛本色》。這是一部記實文學,不僅是對自己人生道路的回顧,也是對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嘆。讀后,讓人感受到對崢嶸歲月的自豪,體味到對歲月流逝的無奈。蒙老師之囑,我有幸為這部巨著撰擬了序言《憂國憂民拳拳心》。
老師年逾八旬,老當益壯,依然筆耕不輟,可謂晚景靚麗夕陽紅。
從二0一一年開始,老師急社會所用,適群眾所需,致力于碑記創作。至二0二0年春,已撰擬各類題材的志文近百則。為了弘揚青州,傳承文化,老師篩選“宜居篇”“寺廟篇”“山川篇”“題吟篇”與“衡王橋雕文志”等五個系列,總計七十二則,匯集成集,命名為《志銘傳芬芳》。
稱贊老師撰擬碑記是“急社會所用”,并非是說大話、吹牛皮,這的確是事實。且不說衡王橋建成后,為撰擬雕欄三十二則王府故事,老師艱辛筆耕一個多月的事,為我市花博會會標撰擬志文的佳話,也足能說明這個問題。
青州市的花博會,于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舉行。二0一三年九月底,花博會會標雕塑“盛開”已經立好,只有碑記板位置還空著。
雕塑“盛開”的落成記,已經物色了好幾篇,主管領導都感到不理想。于是,特請老師出山相助。
二十四日下午,在《青州文學》主編耿春元的陪同下,他們一起去花博會參觀考察了會標“盛開”雕塑。 歸來后,老師立即投入工作,挑燈筆耕,冥思達旦,二十五日早上竣稿交卷。
老師撰擬的這篇碑記,散韻并舉,用詞精當,頗具文言風味,主管領導非常欣賞,立即著有關單位行動,聘請臨朐企業日夜趕制銅質碑記看匾。及至二十八日傍晚,《花博會雕塑“盛開”落成記》銅質看板巋然立起,恰恰趕上二十八日的博覽會開幕式,為博覽會大增光彩。
前幾日,老師告訴我準備集志文成冊,囑我取回通讀。取回樣稿后,通宵達旦,仔細捧讀。這些志文,既有散文之暢,又有韻文之美,散韻兼備,自成一格,堪稱散賦。并且內涵豐富,題材廣泛。大到青州花博會景觀,小至普通農家庭院;遠及殷商征伐,近到拆遷改造;高到報國先驅,低至惜民小吏。有高山敬仰,有流水潺潺;有恢宏寺廟,有玲瓏道觀;有王府盛宴,有隆盛糕點;有企業廠礦,有教育書院;有喜氣洋洋,有悲痛哀怨。洋洋灑灑,面面俱到,可謂包羅萬象,百味俱全。許多志文,已勒石面世,為青州市諸多景點增添了傳統文化的光彩與魅力。這個文集,是一本具有濃郁文學品味的旅游讀物。
我又一次被老師開闊的思路、豐富的詞匯和獨具匠心的用筆所折服。用一句話概況我的感想,就是耐讀耐品,余味綿綿。有幾篇銘文,我是早就拜讀過的,腦海里記憶猶新。通讀完后,深感老師深厚的古文功底,全面的寫作手法,在這七十二篇銘文中得到完美體現。
最近幾年,我參與《市志》與《鎮村志》的編纂。工作實踐,使我深感志銘非凡,不同于其他文體。它的創作,需要深入挖掘,科學取舍;適度升華,謹慎用筆。同時,必須做到語言凝練,手法靈活。老師憑借高超的文字掌控能力,實現了上述要求,與歌吟青州人、頌揚青州事、宣傳青州景達到完美統一。
志銘傳芬芳,諸友共品嘗。人生一世,能有一篇志文勒石流芳,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老師卻有數十篇志文留芳傳世,的確讓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這篇篇志文,猶似粒粒銀礫,鋪撒在青州大地的人、事、物上。這些銀礫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那是歷史記錄的印跡。千百年后,人們或立于志銘碑前,或沉思在志銘卷中,體味那些若隱若現的人物故事,定會生出由衷的感嘆。為此,深感老師此卷文成書的必要,出版的緊迫。
這本志銘集,圖文并茂,連衡王橋故事也附有原始線雕插圖,頗具收藏價值,是老師心血的結晶。它雖然不能給老師帶來金錢收益,卻能賦予我們不可以金錢論比的受益。這本銘集,承載著歷史,記錄著今天,刻畫著改革大潮中的人物故事和時代風云。書中或許有幾許夢想,那是我們一生迷念過的希冀和期盼。你就細細琢磨,耐心品味吧。
僅以此讀后感獻予老師,權且為序。
陳云夫人專訪
中國教師博物館
雕欄衡王橋
花博會會標
衡王府宮廷宴
隆盛糕點
長庚享老苑碑
龍興寺復興頌碑
荷花窯洞頌碑
修真宮臥龍橋
王府春暉橋
五松園迎客碑
魏嵋故居
圣水祠賦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