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市高柳鎮(zhèn)甘石橋的傳說
青州市高柳鎮(zhèn)甘石橋的傳說
高柳鎮(zhèn)馮家莊位于青州市北約十五公里處,村子橫跨青墾公路東西兩側(cè),屬高柳鎮(zhèn)管轄,是一個人口近千人的極其普通的平原小村。然而,該村七十余歲的老者告訴筆者,馮家莊在解放前叫“干石橋子馮家莊”,解放后簡稱為“馮家莊”,為何叫“干石橋子馮家莊”,這里面還有個優(yōu)美的傳說呢。
據(jù)傳,明朝弘治年間,青州衡王府中有一個俊俏的小郡主嫁到了北陽河村(當時屬壽光縣)。那時從青州到北陽河村,馮家莊西崖頭溝中的小橋是必經(jīng)之地,小橋南北走向,與西邊一箭之地的養(yǎng)育了青州市北部人民的母親河——北陽河平行,橋下是一條東西走向?qū)捈s七至八米,深約四五米的大溝,這條溝直通北陽河,與北陽河構(gòu)成“丁”字形,每年農(nóng)歷六七月雨季來臨,北陽河發(fā)洪水,溝內(nèi)便積水齊腰。
再說小郡主出嫁后,回娘家都是坐四人抬的小轎,每當走到馮家莊小橋時,因橋面狹窄,南北兩端坡陡,轎夫格外小心,只得慢行,這樣小花轎過橋時就引來不少村民的圍觀。
有一天,轎夫頭和伙計們議論:“咱們給郡主抬轎以來,還不知郡主長得啥模樣,都說貌似天仙,我們也沒福分見。要不這樣,再過馮家莊橋時咱們把小郡主顛出轎外看看如何?”轎夫們聽了心領(lǐng)神會。
這天,又到了小郡主回娘家的日子。過馮家橋時,轎夫們故意裝作立足未穩(wěn),小郡主果真從轎內(nèi)顛出來了,繡花鞋也掉到了橋下,轎夫們不敢言笑,一邊迅速把鞋子拾上來歸還郡主,一邊把小郡主看了個飽。受此驚嚇,小郡主暗自流淚,回家就對衡王哭訴,要治轎夫的罪,寬容的衡王安慰女兒說:“別哭了,我看還是把馮家莊的橋修修吧!”
衡王府財大氣粗,說辦就辦,馬上派人備石料,招工匠,當年就把小橋改建成了一座玲瓏的石拱橋。橋上石獅雙列,橋拱上方雕有四條昂首飛騰的神龍,拱橋西側(cè)橋拱的南北兩側(cè)各植柳樹一株,寓“長留”之意,橋東側(cè)東北角植國槐一棵,以寄建橋之善舉德蔭后世,槐東邊立石碑一座,刻石以記。因橋下平時無水,取其名曰“干石橋”。石橋西旁南北逶迤近千米,高達3-4米,像黃龍一樣的黃土嶺則被人們稱為“摩天嶺”、“鳳凰嶺”。
前人植樹,后人乘涼。五百年后,這三株明代大樹直徑達一米有余,樹冠交連,炎炎夏日,整個石橋籠罩在涼涼的樹蔭之下,過路客商可在樹下納涼休息,橋下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村人懷念衡王的建橋善舉,遂稱石橋為“甘石橋”,寓衡王降“甘露”,人民得蔭庇之意。“甘”與“干”音同意不同,若有人在公共場合將“甘石橋”寫成“干石橋”,馮家莊人還不滿意呢!這便是“甘石橋”的由來。
清順治年間,衡王府被抄,王府的后代降為庶民,風光不再。有一年農(nóng)歷七月廿六,北陽河來了大水,水勢之大前所未有,洪峰溢過石橋,拱橋被沖塌,橋上那棵古槐的樹干上部也纏滿了沖來的水草,但三株大樹安然無恙。雍正初年,政府對甘石橋進行重修,這次重修由地方村民捐資,事后為紀念附近村民之善舉,又在古槐東邊立碑題記。碑體高兩米左右,寬一米余,比明朝的石碑高大,石碑用青磚鑲嵌,上有瓦檐,風雨天路人可立于碑下避風雨,碑額題字為:“重修甘石橋記”,序文說明重修之緣由,碑的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捐資人姓名,他們多是鄰村村民的先祖。“文革”前北馬蘭等村村民續(xù)祖譜時,曾來到甘石橋,在此碑上找到了祖先的姓名若干。
甘石橋經(jīng)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因戰(zhàn)火頻繁,備受摧殘。仍須一提的是橋西邊那兩棵高大的明柳。1950年臘月一個風雪天的午后,因追剿國民黨殘部和大西南剿匪的戰(zhàn)斗仍在繼續(xù),一輛載滿人民群眾無償捐贈的軍需醫(yī)藥品的大卡車要支援前線,當卡車自北而南緩緩馳過甘石橋面時,年久失修的橋面承受不住壓力,卡車“轟隆”一聲從橋西側(cè)翻下,所幸被兩棵大柳樹牢牢卡住,樹皮被撕裂,皮屑飛出老遠。卡車四輪朝天飛轉(zhuǎn),押車戰(zhàn)士的槍管也碰成了彎鉤狀,橋上充滿了濃烈的酒精味,形勢很是危險。村民聞聲趕來搶救子弟兵,經(jīng)過努力,戰(zhàn)士得救,藥品所損不多。有驚無險的場面讓戰(zhàn)士和群眾無不感謝兩株大柳樹之功。不幾天,幾位信佛的老太太來到了大柳樹下燒香上供,敬奉柳仙神靈。
七十年代初,甘石橋以東百米之遙的青墾公路建成通車,古老的石橋完成了使命。“文革”期間,造反派大破“四舊”,石橋的石料及石碑為鋪路等公益建設(shè)做出了粉身碎骨的奉獻,橋頭的石獅、石虎也被全部砸碎,近六百年的三株明朝古樹連根刨光。石拱橋、石碑及明朝古樹不復存在。
現(xiàn)在,北陽河中的黑水靜靜地向北流淌,偶見岸邊幾只鴨子晃動著無奈的脖頸。歷史的塵煙在人們心中漸漸淡漠,這動聽的、讓人遐想的“甘石橋”的故事、名字和美麗的風景也只能從記憶中去尋覓了!
來源:大眾網(wǎng)

點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