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講故事 | 范仲淹與青州的緣分~
講故事 | 范仲淹與青州的緣分~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晚年曾任青州知州兼京東路安撫使。他在青州任職的時間僅不到兩年,但在歷任青州地方官中,知名度最高。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體力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準則,實實在在地為青州黎民辦實事、辦好事。
范仲淹祖籍在原蘇州吳縣,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隨母改嫁到淄州,寄居長山醴泉寺讀書。在饑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刻苦學習,26歲考中進士。其間,他體察民間疾苦,救濟災民,還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慶歷三年(1043年),55歲的范仲淹任參知政事,與富弼、韓琦一起主持朝政。范仲淹在歐陽修等人的支持下,推行慶歷新政,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裁減冗員,整頓朝綱。可是,新政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很快就失敗了。范仲淹、富弼等革新派被逐出朝廷,貶到青州等地為地方官。
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從杭州調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雖然已是遲暮之年,但他不顧年老體弱,帶病處理繁雜的公務。他還經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察訪體恤民情。范仲淹上任之初,青州“歲饑物貴,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需救濟”。河北鬧水災,大批災民滯留青州,造成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墒前凑粘⒌囊幎?,青州百姓的皇糧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交納。青州糧價昂貴,再加之路途遙遠,黃河阻攔,百姓叫苦連天。范仲淹經過調查,知道博州的糧價比青州便宜許多,于是改變以往的做法,讓青州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糧價交錢給官府,以款代糧,然后派人去博州就地購糧,這樣很快就完成了預定的皇糧任務。范仲淹還令人把購糧剩余的錢款退還給百姓,得到了大家一致贊揚。
范仲淹知青州時,當地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多年,難以治愈。范仲淹親自搜集民間驗方,和中醫先生們細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陽河泉水調制,合藥制成青州白丸,為不少人治好了紅眼病。為此,范仲淹把調制藥丸的清泉命名為醴泉,并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后來,人們為感念范仲淹,就把亭子叫作“范公井亭”。后人在此建三賢祠,祭祀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位名臣。
皇祐四年(1052年),64歲的范仲淹被調往穎州(今安徽阜陽)任職。在青州任職期間,因操勞過度,加之氣候嚴寒,他的身體狀況很差。但接到朝廷任命后,他堅持帶疾上任。從青州到穎州路途千余里。范仲淹走到徐州,便溘然長逝。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包括西夏等地的各少數民族在內的老百姓,都成群結隊地聚眾舉哀,連日齋戒。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根據他的遺愿,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埋在了他母親長眠的地方——洛陽南郊萬安山下?!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