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破呂布、敗袁紹,勇猛的青州兵為什么只聽曹操一人號令?
破呂布、敗袁紹,勇猛的青州兵為什么只聽曹操一人號令?
公元184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浪潮。東漢天下大亂,地方豪強軍閥趁勢而起,紛紛立起了一個個自己的山頭。其中山頭##的是袁紹、袁術兄弟,以及董卓的西涼軍團等。
十幾年后,他們都被曹操逐一討平,董卓死后李傕繼承其精銳部隊并擊敗呂布,不過他們都栽在了曹操手里,而曹操依靠的軍事力量,主要來源于一支黃巾軍:青州黃巾。
“追黃巾至濟北。冬,受降卒三十萬,男女百萬余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青州黃巾是一只異常彪悍的部隊。在張角的主力被瓦解后,黃巾軍雖然群龍無首,卻并沒有##呈現出一盤散沙烏合之眾的狀態。相反,他們匯聚成龐大的軍民隊伍,而且戰斗力驚人。
就青州黃巾來說,原袞州牧劉岱和鮑信就先后在討伐過程中都被他們打死。但自從曹操領袞州牧以后,卻僅僅以萬余的小兵團,不廢多少力氣就鯨吞了這支三十萬黃巾大軍。
不過,這支青州黃巾被收編后,建制不改,部將不換,僅僅從名義上從黃巾亂軍改成了曹操的“青州兵”。此后,這支青州兵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發揮了嫡系主力的作用。先是死戰濮陽,大破呂布,鞏固了山東。接著,又兵驅許昌,控制朝堂,挾天子以令諸侯。再然后,取徐州、滅袁術、戰官渡、敗袁紹、下荊州、降劉表,十幾年時間,助曹操統一了北方。
然而,這支部隊不尊朝廷,不降漢朝,甚至不服從除曹操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而只聽從曹操一人號令,成為曹操手下一支相對獨立的“私人武裝部隊”。曹操死后,他們“皆鳴鼓擅去”,從此消失在歷史中。
那么,曹操是如何贏得這支部隊的“死忠”的呢?
張角雖死,黃巾不亡。和以往的農民起義不同,黃巾軍可以說是一支依靠道教起來的宗教部隊。他們相信漢王朝的天命已經發生了轉移,“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張角的太平道),或者“黃衣當王”(張魯的五斗米道),這些既是他們的政治口號,也是他們的信仰。
而曹操家族,和道教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曹操的祖先據說是文景時期的宰相曹參(曹操是不是姓曹以及為什么不改姓則是另一個話題了),因為文景二帝尤崇黃老之道,因此曹參也被看成了道教中人,或者說至少是推崇道教的,不像漢武帝后“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這一層淵源,使得曹操和黃金軍有了一層宗教上的##親近感。
再加上曹操善于利用道教,在打擊黃巾軍過程中也比較寬容。不像黃埔嵩、朱儶等對黃巾軍趕盡殺絕,“筑京觀于城南”,曹操不專以消滅為目的,而是更多采取了以戰迫降的策略。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收到了黃巾軍的一封信:
賊乃移書太祖曰:“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見檄書,呵罵之,數開示降路;遂設奇伏,晝夜會戰,戰輒禽獲,賊乃退走。(《三國志》卷1《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
這段史料有兩段關鍵信息:一是黃巾軍覺得曹操和他們是同道。二是曹操的反應,除了“呵罵之”,還有“數開示降路”,把這封信屢次打開給降眾看。很顯然,曹操意在爭奪黃巾軍中所謂“天之大運”的歸屬權,他想要成為這個當立的“黃家”。
顯然,曹操的這一策略湊效了。
三十萬青州黃巾降曹,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于是,曹操無論是在“法”理上,還是在“道”理上;無論是在東漢王朝的正統性上,還是在時代思潮的趨向上;無論是在名義上(漢家和黃家),還是在軍事實力上(30萬大軍團),都站在了##有利的位置。
在之后的數次軍事失敗中(比如赤壁之戰),曹操依然能夠做到穩如泰山,而不是導致大崩盤,應該說和他早期的這一“雄才偉略”不無關系。
來源:東夷文化網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