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州狀元卷成“鎮館之寶”:保安曾監守自盜,開價150萬未賣掉
青州狀元卷成“鎮館之寶”:保安曾監守自盜,開價150萬未賣掉
作為古“九州”之一,山東青州先后經歷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古文化遺址眾多。青州博物館得地利之宜,藏有許多珍貴文物,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之所以成為全國唯一的一個縣級一級博物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鎮館之寶”——明趙秉忠殿試狀元卷。
從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科舉制延續了近1300年,產生狀元700多名,但因為戰亂及朝代更迭等原因,存世的狀元卷非常少。而現藏于青州市博物館內的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更是成為海內外孤品。趙秉忠狀元卷被發現前,還從來沒有人見過明朝的狀元卷。即便是清朝的狀元卷,也只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寥寥幾份。
1、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份明代狀元卷,是海內外孤本
趙秉忠出身官宦之家,父親趙僖官至禮部右侍郎。明萬歷二十六(1598)年,趙秉忠25歲時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這份狀元卷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份明代狀元卷,它填補了我國明代科舉考試檔案的空白,是海內外孤本。在青州市博物館二樓展廳,一份字跡清秀的小楷折頁舒展開來,這是明代青州人趙秉忠殿試中狀元的答卷,右上角有御筆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引人注目。
狀元卷有19折冊頁。第一部分彌封,是趙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簡歷。字用仿宋體寫成,共4行。首折上方還有“禮部之印”四字方印。首折后一部分是正文,共15折冊頁,全文2460字,用館閣體小楷寫成,字跡端正,無一誤筆。卷中還有多處標注經典語句的朱色句讀批注。正文之后是大學士及禮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等九位閱卷官的官職和姓名。
趙秉忠參加殿試時,皇上欽定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狀元卷中的2460個字,凝聚了趙秉忠對治國方略的深入思考,圍繞“實政”“實心”兩個中心思想,對如何做好皇帝、如何施行治國方略進行了闡述。他在試卷中用中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針對時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
據說,金殿問策之時,萬歷皇帝見他博聞強記、口才了得,又極其擅長書法,不僅親自在他的考試試卷上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還特意將這份試卷賞賜給他,命其懸掛家中以供后世流傳。此后,趙秉忠官運亨通,曾做到禮部尚書的高位,但由于其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政壇樹敵不少,最后又因為得罪了內廷閹黨,干脆被罷官回家。
2、13代孫趙煥斌捐出了狀元卷,捐獻給了國家
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而鄭母鎮的鄭母村更是了不得,宋朝的丞相王曾,元朝的尚書董進,明代的侍郎冀鑭和尚書趙秉忠等等均生于斯長于斯,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紛紛歸葬原籍,史稱“四大御葬”。
狀元卷的出世與時任青州市文物所副所長的魏振圣關系密切,雖然自己是個退伍軍人,對文物完全是個門外漢,既然組織安排了這個任務,魏振圣決心要做好。魏振圣征集重地放在了這里。1982年,他親自前往鄭母村一探究竟——果不其然,上了年紀的村民紛紛推薦趙秉忠的后代——趙煥斌。
一開始聽說魏振圣是市里來的,趙煥斌非常熱情,而當聽到魏振圣征集狀元卷,趙煥斌當即變臉,連忙請出了魏振圣,拒絕道:“趙家祖上的確是出過狀元,也當過大官兒。可是狀元卷子是朝廷的緊要物件,哪能隨便往家里弄呢?,我勸你,還是不要聽信村民的閑言碎語。”魏振圣與趙煥斌展開了拉鋸戰,一次,兩次,三次。。。二十四次,也許是感動魏振圣館長,1983年6月,趙煥斌捐出了狀元卷,將狀元卷捐獻給了國家。
3、一輩輩的趙家后人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趙煥斌1986年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今年72歲的趙繼光對其父親保存狀元卷的過程仍記憶猶新。趙繼光從記事起,狀元卷就一直由其父親保管。
“趙家人知道祖輩上出了個狀元,滿門引以為榮,殿試卷更被看作傳家之寶,從來秘不示人。一輩輩的趙家后人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歷經了幾個朝代的更迭戰亂,都是舍命保護下來的。”趙繼光說。
“1942年和1960年,因為家鄉鬧饑荒,父親兩次闖關東,每次都將狀元卷縫在破皮襖里帶著。在東北的幾年,父親不管在什么地方,保護狀元卷都是他的首要任務,每夜都枕著用破皮襖包著的狀元卷當枕頭,視狀元卷如護身符。不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還是饑餓的年代,父親始終沒有拿狀元卷去換錢補貼家用。”趙繼光回憶說,“文革”時,趙家的不少遺物被破壞,唯獨這份狀元卷,父親把它藏在枕頭里,才幸免于難。
不過,后來狀元卷差點被趙繼光的母親燒掉。“1967年秋的一天,我母親正準備做午飯。但接連幾天下雨,柴草潮濕,點不著火。母親想起抽屜底下有本老本子,就去拿來點火。這時,我父親正好從地里回來,看到母親要燒狀元卷,大喝一聲,奪了過來。”趙繼光說,“父親要是晚來一步,狀元卷就化為灰燼了。這件事也讓父親自責不已,從此,他把狀元卷看護得更緊了,不準別人動它。”
4、保安監守自盜,開價150萬想要賣掉狀元卷
狀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館后,該館名聲大振,國內外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8月5日,被稱為該館鎮館之寶的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竟然不翼而飛。趙秉忠的狀元卷由趙氏后人捐出后,一直存放于青州市博物館。狀元卷和該館1982年征集到的一件東漢時期的“宜子孫”玉璧是鎮館之寶。
1991年8月5日,庫房管理人員到一級品庫查看保險箱的情況,突然發現兩個保險箱被撬,另一個被移動了位置,上面有一只清晰的腳印。抬頭向上看發現,正對的石膏天花板被移動了一塊,并且破碎了一個小角,附近白色的墻壁上留下了一道蹬踩過的痕跡。可能有盜賊!管理人員馬上報告了青州市公安局和青州市政府。幾輛警車旋風般穿過青州范公亭大街,奔向博物館。
發現狀元卷被盜后,當時青州市公安局局長與有關干警立即在博物館召開緊急案情分析會,最終通過詢問調查,確定博物館內的一名保安林春濤盜走了狀元卷。鎖定目標后,公安干警經過8天9夜奮戰,終于將保安抓獲。據介紹,當時這名保安開價150萬想要賣掉狀元卷,幸運的是,因為是海內外孤本,所有的文物販子都不敢沾手狀元卷,狀元卷未被販賣掉。
林春濤于1991年12月被山東省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林春濤在1992年6月被執行死刑。
5、趙秉忠第14代孫如今在青州市譚坊鎮中鄭村
現在在青州市博物館,前來參觀狀元卷的游客和市民依然不少,與狀元卷相關的文創產品也非常受歡迎。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趙秉忠后人的生活在喧囂熱鬧之后已逐漸歸于平靜。在青州市譚坊鎮中鄭村,趙秉忠第14代孫趙繼光的孩子現如今都在外地發展,只剩老兩口在村中生活。趙繼光的生活并不富裕,居住了幾十年的房子已經翻修了好幾次。他們并沒有因為捐獻了狀元卷而大富大貴。
生活雖然清貧,但趙繼光卻過得十分安心。如果有人問他狀元卷的故事,趙繼光也非常樂意給大家講述。“物質的東西即使再多也總有一天會消失殆盡,精神上的財富才是最寶貴的,可以傳承永遠。”趙繼光說。
【青州_青州旅游網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點_青州古城】
www.vitory.cn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