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大師劉白羽造訪青州趣事
文學大師劉白羽造訪青州趣事
享譽中外的文學大師劉白羽,對祖籍青州有著深厚的感情。大約是30年前,善于寫“京白”且以“京味兒”名家的老舍,曾對劉白羽說:“你是北京人,怎么不用京白寫作?”劉白羽用純正的普通話——不是北京土話。劉白羽說:“我不是北京人。”1992年春天,已經76歲高齡的劉白羽來到青州一中,與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相聚。被圍在學生中的劉白羽,臉上洋溢著按捺不住的欣喜,激動地大聲說:“我是青州人!”孩子們的掌聲熱切地響了起來。這是真誠又發自內心的掌聲,他們真誠地為這樣一位大作家竟然是自己的同鄉而高興。這是一直號稱“北京作家”的劉白羽在76歲時,第一次當眾宣布“我是青州人”,當著一幫青州中學生。
2000年,劉白羽出版《劉白羽文集》時,正式題名為:“劉白羽(1916~),山東青州人,原總政文化部部長、國際筆會中國筆會中心副會長……”
劉白羽對青州的接待者說:“我的家鄉原來住在離青州18里的李天塢,這‘李天塢’是音,到底是什么地方,還得請你們查清。我祖父大約在100多年前的災荒年,用獨輪車推了我的祖母和大姑外出逃荒,在北京通縣落戶,開了一家羊肉鋪。我小時候家鄉還常常給送青州特產……”劉白羽在青州期間,青州人一直在找他那個“李天塢”,但一直沒有找到。該村有可能是離城18里的李寶峪,位于劈山南麓,兩山夾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傳說此處曾有高士隱居,故名李寶峪。清朝青州文人曾寫有《游李包峪》,稱村名為李包峪。現有觀音堂遺址。另據劉白羽提供的線索--他父親名字的排行法,也有可能是離城18里的小劉家莊。該村位于青州城東北,以劉姓為主。據《劉氏族譜》稱,劉姓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
劉白羽逗留青州期間,詩興濃厚,留下一首《返故里抒懷》:
風雨九州拜古城,百年難忘故鄉情。元戎笳韻飛蒼野,居士黃花送晚晴。五里荷香千日醉,一天嵐影萬山青。崢嶸放眼從今看,大浪雄滔萬里程。
劉白羽寫的這首詩別有格調,有離情,有懷思,更有謳歌家鄉巨變的豪情。陪同劉白羽回鄉的青州人、著名作家馬瑞芳曾撰文,對這首詩作了詳細的詮述:
“風雨九州拜古城”——在青州博物館,一進館,小解說員指了圖片說:“在大禹治水時,就有青州。”一向以沉穩、嚴肅著稱的劉白羽一聽,精不自禁幾乎是眉飛色舞地對夫人汪琦說:“我們青州在大禹治水時就有!”他把那個“我們”咬得格外清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至于為什么要用“拜”,自然更好理解三叩九拜,亦寫不盡鄉情矣。
“百年難忘故鄉情”--劉白羽其實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根本就不曾到過他心目中的故鄉,何以會百年難忘?此事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我不來尋根,我的下一代人也許就不會來了。”而自從他的祖父離開故鄉,恰好百年出頭。此句的妙字在于“難”字,正因為難忘才在古稀之年回歸故鄉,這個“難”字,正如上一句的“拜”字,是極帶感情色彩的字。
“元戎笳韻飛蒼野,居士黃花送晚晴。”這兩句是典故。前一句寫當年青州知州范仲淹,而范仲淹是青州人至為尊敬的清官。劉白羽詩的“元戎”正是指范仲淹,“笳韻”指他的《漁家傲》詞,詞中有語“四面邊聲連角起”,是為笳韻。后句則寫李清照,李清照乃易安居士,曾在青州居住十幾年,她的“人比黃花瘦”即是在青州時的作品。“元戎笳韻”和“居士黃花”是用“五里荷香千日醉,一天嵐影萬山青。”兩句是工整對仗的寫景,而且是作者親身經歷后對青州最引人注目的景物的畫龍點晴的描寫。劉白羽乘車看市容,一路看一路贊,到得到荷花橋,見橋下北望河流水田田,南望荷葉片翩翩,南北相連,足有五六里路,再看荷葉池塘的上方,依依楊柳望也望不到頭,看也看不到邊。不禁連連說:“太好了!太好了!”“荷香”一句,即寫此景,而“千日醉”則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也,是對故鄉美景的陶醉。“一天嵐影萬山青”則是指云門山等青州名勝,奇妙字在于“青”,即含青州之意,又寫青州之景。白羽曾來到云門山下,遙望中外聞名的大“壽”字,對云門山出類拔萃的綠化贊不絕口。劉白羽的兩句詩,是對青州的概寫,也是對青州景物的點晴之筆。
“崢嶸放眼從今看,大浪雄滔萬里程。”——這兩句大約是最能體現白羽風格的話了。從來景語是情語。而此句把懷古、寫景和當前的經濟騰飛聯系了起來,用這兩句話就把還鄉的傷感一下子拋開,變成了一種浪漫主義積極向上的情調。在此詩中,我以為是最傳神的是“五里荷香千日醉”,這句雖然只是一句寫景,表面上看此詩的文眼應當是“百年難忘故鄉情”,實際上“百年”一句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五里”一句也極精彩,是寫景更是抒情。“醉”是懷不自禁的感情流露,物化為眼前美景,使得情景交融而感人至深。
劉白羽造訪青州時間雖短,卻留下了不少趣事。
來到青州第一天,張登第代表市政府給劉白羽接風,酒宴上擺放了一碟不起眼的小成魚,長約3厘米,有拇指粗細,炸得酥酥的,顏色深黃深黃的,放在對蝦、烤鴨的旁邊,真有點不協調。但劉白羽一見,卻笑逐顏開,連吃了幾口,說:“對,小時候家鄉送的東西,就有這種小魚!好吃極了,”并十分在行地繼續說:“這魚,得少咬一點兒,細細的嚼,最好再就一點兒稀飯那才好吃!”
他詢問這魚的名字,有人回答:“GOU GAN ZI魚!”“哪兩個字?”但是,回答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后劉白羽說:“我看是沒有金子旁的勾,干燥的干,意思是像鉤子一樣的小干魚。”聽到劉白羽“勾干魚”說法,宴席上的人都笑了起來。他離開青州回北京時,專門帶了一包最有故鄉特點的這種小咸魚。
劉白羽在青州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家鄉真好,比想象中好一萬倍!”一下火車,他先對火車站的臥牛城徽發生了興趣。一只鐵牛向南而臥,角兒彎彎,充滿了陽剛之氣。他認真地詢問這一城徽的含義,陪同的文化局長回答:“這是根據青州城的形狀制造的。”當看到城里賣豆腐的拿著梆子卻不敲,很是稀奇。文化局長繼續解釋:“青州賣豆腐的不敲梆子,是怕驚酌醒了臥牛。即便在城外敲,進了城,就再也不敲了。”
劉白羽參觀青州市容,汽車在范公亭路上開動,這是一條非常美麗的路。兩邊的建筑不管是政府機關還是企業,其房屋一律古色古香,一色的黃琉璃瓦,金碧輝煌,好像處處是博物館,座座是古玩店。劉白羽不禁連聲說好。來到萬年橋,劉白羽站在橋頭,踮足向橋下望,嘆道:“多好的雕刻,太精美了!形象那么有特點,雕工那么精細。這在國外又要用什么現代手段保護,而這里就讓它這么風化?能想點什么辦法才好!”他和夫人在萬年橋留下一張合影。
劉白羽在青州流連忘返。面對衡王府石坊、松林書院、范公亭等一座座精美壯觀的古代建筑,他真誠地說:“我的家鄉真好,名勝古跡有特點,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一定要保持這個特點。” (李銘涵)
來源:今日青州

點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