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中-青州市第一中學
【當前瀏覽量:26117】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簡稱青州一中,千年書院,百年名校。是首批山東省重點中學,省級規范化學校。創辦于 1902 年,前身是宋代的松林書院,宋朝名相王曾青少年時期曾就讀于此。 1913 年改編為山東省立第十五中學,此后學校先后易名為山東省立第十中學、山東省益都中學、青州中學、山東省益都第一中學, 1986 年益都縣改市,學校更名為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2002年青州第一中學舉辦百年校慶,轟動一時。
青州一中前身為松林書院,宋代稱矮松園,三元及第的一代賢相王曾(公元977—1038年)青少年時期就讀于此,園中筑有“王沂公讀書臺”,亦稱“王曾讀書臺”。“書院松濤”系古青州八景之一。書院建于北宋仁宗年間,因院內對植古松二株,干矮枝闊,故名“矮松園。”明正德年間,更名“松林書院”,沿用至今。
據《青州史話》記載,宋仁宗曾御賜“矮松園”五經四書一宗,并詔示各州效仿青州,辦儒學,以為朝廷造就人才。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青州知府李昂將府治儀門之左的“名宦祠”,移建于矮松園,并改稱“名賢祠”,以祭祀宋代13名德政顯赫的青州知府,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政要文人。明正德十年,青州知府朱鑒又移“鄉賢堂”于此,以祀王曾、石茂華等當地名士56人。“松林書院”作為古代一處治學、教育之勝地,哺育名儒之搖籃,備受歷代朝野人士的青睞。
松林書院歷經千年滄桑,早在明代即稱青州八大景之一。這方圣地興學千年、弦歌不斷。清末,受西學的影響,松林書院改為青州公立中學堂,即現在青州一中的前身。民國年間,教育總長蔡元培親題“勤樸公勇”的牌匾作為其校訓,至今高懸大門以內。
1912年,改稱青州中學。1913年,改稱山東省立第十五中學。1914年,改稱山東省立第十中學。1945年,改稱益都中學。1948年,改稱山東省立青州中學。1952年,改稱山東省益都第一中學。1986年,改稱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沿用至今。今天,松林書院已成為青州一中重要的傳統文化、廉政文化和德育教育基地。
點評內容